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出处:《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生活世界 科学世界 实践性知识 科学主义 教师形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回归生活 胡塞尔 近代以来
【摘要】:"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Abstract]:The "life world"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This shift led to a reflection of scientism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returning to life world boom. Pay attention to the "life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image of teachers, improve teachers' practice of core knowledge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ducation return to life, but also the current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自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以来,西方现代哲学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反思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摒弃从本质主义、理性主义规定世界、考察人的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视野。这一转向对教育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教育研究中“生活世界”这一理论的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明庆华,程斯辉;论作为“人”的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4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6 张翠华,程卫波;体育本质的现象学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王会平;张国钧;;论哲学作为生活观的理论意义[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8 王立;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9 李芳英;生活世界:在舒茨的视域中[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童明;科学的,还是理性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基础思想的思辨[J];城市规划;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2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艳红;评中国的反科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孝伟;人才视野中的科学技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自雄;试论文本阐释规范的再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C.卡冈 ,安迪;再论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2 ;我们的科技活动课[J];四川教育;1980年12期
3 朴星来 ,洪韬;人类与科学技术的未来[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2期
4 宫静;;泰戈尔的哲学思想——认识论和方法论[J];南亚研究;1986年03期
5 袁作兴;;浅谈数学美[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喻新堡;;人体特异功能与教育科学[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4期
7 胡复;刘粤生;;二十世纪心理学的信息范型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出现及其发展趋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蒋鸿玉;电大要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9年08期
9 廖平原;科学精神与科学世界[J];宁夏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10 李鲁;;当今英美主要科普刊物及其名称译法[J];英语知识;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燕;沈剑虹;余静;;科技期刊应加强精神层面的内涵[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莹春;雷震春;吴朝晖;;基于情感补偿的活体声纹识别框架研究[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吴凡;;现代科技博物馆的数学展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姚远;卫玲;亢小玉;;《科学世界》开创的国人办刊新理念[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5 孟维杰;;论心理学隐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秀鸿;;固守德育为首,回归生活世界——青年学生品德培养的逻辑起点[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严明堂;;论中学地理教材案例的教学功能[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8 李军晶;;科学的普及与信息的细分——两本科普期刊的读者定位与信息分类研究[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9 皇甫小利;;给孩子们“任性”的空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宏伟 寇建恒;企业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N];中国冶金报;2000年
2 洪晓楠;“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周冰;“爱德华”援助我国心胸外科[N];健康报;2000年
4 记者 杨雪梅;首届十大科普好书评选揭晓[N];人民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舒晋瑜;今年 我们记住了哪些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杨志达;科学大师的双翼——科学与艺术[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张秀贤 秦志钊;企业党建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N];河北日报;2001年
8 顾智明;弘扬不懈奋斗的精神[N];解放军报;2001年
9 张景勇;科技就在你身边[N];解放军报;2001年
10 刘华杰;科学能够证明神学吗[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4 朱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万俊;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华;诠释学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法茂;生命科学史视野中的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云红;生命与焦虑[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8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瑞清;科学主义的惯性[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8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8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