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诸子教育思想对俄罗斯的影响——托尔斯泰与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俄罗斯 托尔斯泰 中国 先秦诸子 教育思想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的教育思想与我国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入手,透视出中国先秦教育思想家们对俄罗斯19世纪末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托尔斯泰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大影响和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Tolstoy, a great Russian writer and educator, and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Chinese pre-Qin scholars. The perspective shows that Chinese pre-Qin educational thinkers have great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n Russia'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especially on Tolstoy's educational though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谁能相信,中国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居然对俄罗斯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事实无可辩驳。托尔斯泰与先秦诸子先后相距两千多年,前者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大文学家、教育家,后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尽管他们在历史上相距久远,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龙升;我是怎样教《世间最美的坟墓》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2 姚桓;;托尔斯泰与“识字课本”[J];人民教育;1979年05期
3 李蟠;契诃夫是怎样对待托尔斯泰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4期
4 蒋连杰;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心灵辩证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5 一化;;托尔斯泰与中国[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1期
6 丁亚平;新文学价值意识、艺术思维和审美组织的历史选择——论茅盾对托尔斯泰的接受[J];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7 何祖健;同踏东西文化 各著千秋文章——托尔斯泰与林语堂之比较[J];娄底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8 倪蕊琴;当代俄国艺术中的托尔斯泰[J];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9 逮弘秀;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J];学习与探索;1994年04期
10 范谊;走出精神自由的祭坛──安娜新论[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茵西(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托尔斯泰,,心灵至上的王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赵丹;托尔斯泰娅——何以被布克奖拒之门外[N];文艺报;2002年
3 张学军;俄罗斯托尔斯泰国立师大[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4 孙晓春;托尔斯泰的“非暴力”[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安国梁;什克洛夫斯基笔下的托尔斯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宋蜀碧翻译《托尔斯泰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草婴:不懈探求真善美[N];文学报;2011年
8 于国君;家庭相册中的战争与和平[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吴澧 旅美学者;算计托尔斯泰[N];南方周末;2011年
10 冯骥才;草婴先生瘦小的重[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刘雁;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动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袁传明;托尔斯泰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实践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露燕;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死亡主题[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陆明芳;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看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中的人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美;作为女性文学代表的塔·托尔斯泰娅创作的诗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子燕;托尔斯泰娅作品中的后现代思维模式与结构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4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5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