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约束与意义引领的有效整合——当下学校德育的理性选择
本文关键词: 道德教育 原因分析 策略探寻 出处:《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教育的低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症结即在于德育过程中过于注重规范性教育,而轻视意义性引导。本文对学校德育重规范约束,轻意义引领的现实图景、后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二者整合的策略。
[Abstract]:The in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utable fac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main sticking point of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lies in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normativ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while belittling the guidance of meaning.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listic picture, consequence and reason of light meaning guidance, the strategy of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
【基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道德教育中意义引领的缺失与重构”(项目编号111493094)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鲁洁;;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吴丽兵,陈贤忠;人的全面发展视界中的高校德育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7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8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嘉明;社会规范本质的哲学解释[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艳红;;规范约束与意义引领的有效整合——当下学校德育的理性选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10期
2 阚金晓;;谈德育效果的低效及其对策[J];成功(教育);2008年09期
3 张二庆,耿文侠;关于我国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彩琴;王治伟;;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网络财富;2010年05期
5 耿申;;抓住机会拓展道德教育[J];班主任;2009年10期
6 曾云莺;;当前我国耻感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宋德才;;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靳辉;;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9 刘凤英;姚志刚;;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分析及其疏导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
10 巢洁;孟庆恩;;大学生越轨行为探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误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玉桂;;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刘翠英;;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2 何向东;13名少女被摧残 引发道德教育困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4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有佳;“五德教育”聚人心[N];人民日报;2006年
6 张瑞;让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报;2010年
7 刘宇男;盐亭瓜农受损事件水落石出[N];四川日报;2005年
8 王立斌;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对道德教育的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登贤;成年人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N];西安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冯芸;和谐道德教育的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波;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邵广侠;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复兴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恩世;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兰小凯;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韩月秋;论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军;高中世界文化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15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