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英语教育发展轨迹
本文选题:清末 切入点:民国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摘要】:本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析。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Hehuang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from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学院 青海民族学院
【分类号】:G529;K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双白;论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的源头及其流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马青芳;;鲍照《建除诗》青海史实及其创作成因探析[J];长城;2010年12期
3 崔永红;也谈西王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3期
4 彭措泽仁;试论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5 程颐工;黎丹与青海近代民族教育[J];中国藏学;2004年02期
6 侯光良;于长水;许长军;;青海东部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与LUCC和气候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7 刘征;;试论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的严重性[J];古今农业;2011年01期
8 何玉红;杨荣;;研究甘青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多维视角——李清凌《元明清治理甘青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和实践》评介[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关丙胜;;河湟民间曲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马明忠;;民间信仰的生存状态与组织模式——以青海省湟中县徐家寨六月会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钟银梅;;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崔永红;;近代青海举办垦务之始末[A];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丁柏峰;;明代对河湟地区的经营及其效果[A];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钟银梅;;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尹洁;西北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马进虎;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6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扎西当知;吐蕃噶氏家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张敬雷;青海省西宁市陶家寨汉晋时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树;国民军入甘及社会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轲;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杨梅;清朝西宁办事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向红;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城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军;明朝对青海藏区的施政方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李红坦;民国时期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王小英;民国时期甘肃的回汉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6年
9 唐艳丽;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毛光远;抗战前后西北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吉康;谢明俊;;清末及民国时期鸦片贸易对广西政治的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薛娟;;从“中体西用”到“西体西用”——清末与民国时期的设计艺术研究[J];文艺争鸣;2011年02期
3 戴桂洪;;清末和民国时期行政程序法制的发展介评[J];学海;2008年03期
4 魏振铎;民国时期河湟地区的植树造林运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戴晓琳;;民国时期河湟地区服饰的演变与发展[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1期
6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略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7 顾文栋;;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贵州田赋征课的概略[J];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01期
8 勉卫忠;;回藏贸易中的盐业问题[J];盐业史研究;2007年03期
9 马守平;民国时期青海回族与土族的经济互动[J];中国土族;2004年02期
10 友珍;;清代至民国时期汉族移民在巴塘活动之面面观[J];西藏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张声和;匹马曾经地尽头[N];温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陶玮邋实习生 刘莎;通元发现民国时期建筑[N];嘉兴日报;2008年
4 李万万;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团结报;2010年
5 陈江涛 王俊明;特品特藏 双人双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林南中;纪念章见证民国时期漳州的一次体育盛会[N];闽南日报;2006年
7 陈香;学界反馈力量大《民国时期社会调查》出《续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刘华;有力驳斥“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说”[N];团结报;2010年
9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的主要特色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张艳华 章慕荣;民国时期的一场中外香烟大战[N];团结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5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8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友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波;清末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哥老会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3 夏晨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商会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6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9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73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7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