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05:24

  本文选题:学习共同体 + 虚拟学习共同体 ; 参考:《扬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随着网络教育应用的深入开展,虚拟学习共同体成为有着共同愿望、共同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知识有意义建构的社会型学习组织。这种学习组织不仅通过网络把人们联结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过网络建立起了多向的社会互动关系,他们分享信息、交流思想、倾吐情感、互提建议、交换看法;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讨论彼此的境遇、追求和需要,思考共同的事项,探索各种想法,互相回应和反馈,汲取着多元文化的营养,寻求着各自的满足感和归宿感。其知识的建构过程具有广联性、聚合性、衍生性和技术的支撑性,它是一个建立在网络环境广联性基础上的知识生产、知识建构、知识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在技术支持和促进下的个体智慧衍生和集体智慧共享的过程。所以,虚拟学习共同体与其他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特征不同,这就决定了研究探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维护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基于这些思考,本研究从虚拟学习共同体内涵、理论基础和知识建构的过程、途径和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过程包括个体建构和协作建构。知识建构途径包括观察模仿、通过语言符号学习、交互对话、实践活动。知识建构的支持性活动包括表达阐述个人观点、贡献个人思想、讨论、支持与争论、观点协商、达成共识、总结共享知识、反思。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主要包括环境设计、组织设计、学习资源设计、互动过程设计、虚拟认知工具设计这几方面的内容,基于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视角,从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进行社会性交流活动、培育社团领导意识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发展和培育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有效策略。本研究最后选择了互动学习网中高中数学互动论坛部分主题内容为研究案例,采用了发贴数量统计方法及发贴单元内容分析方法,对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提问、阐释/澄清、冲突、辩护和达成共识、综合、评估和反思等知识建构行为进行了研究。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applicatio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has become a common desire, common interests of people gathered together to communicate, exchange, share learning resources,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learning task. Soci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at promotes the meaningfu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his kind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not only connects people through the network, but also sets up a multi-directional social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network. They sh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ideas,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fer suggestions and exchange views. Help each other to solve problems, discuss each other's circumstances, pursue and need each other, think about common matters, explore ideas, respond and feedback each other, absorb the nutri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seek their own satisfaction and sense of belong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aggregation, derivation and support of technology. It is a proces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knowledge creation based on the extensive network environment. It is a process of individual intelligence derivation and collective wisdom sharing under the support and promotion of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which determines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se consideration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approaches and activities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expounds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including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and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pproaches include observation imitation, language symbol learning, interactive dialogue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supporting activitie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clude expressing personal views, contributing personal thoughts, discussing, supporting and arguing, negotiating views, reaching consensus, summing up and sharing knowledge, and reflecting. Based on this, the desig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includes environment design, organization design, learning resource design, interactive process design, virtual cognitive tool design, which are based on sociology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develop and cultivate th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th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ng a specific cultural atmosphere, carrying out soci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cultivating the leadership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we selected some topics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network as the research case, adopted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posting quantity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of posting unit, and asked questions, explained / clarified th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Conflict, defense and consensus building,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were studied.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金春;;“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年03期

2 卢盛华;;学生自发疑问的教学价值[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1期

3 林铭;谭姣连;姜艳芳;;应用MP-LAB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8年04期

4 刘建敏;;从知识建构的角度看教师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9期

5 赵岩;;“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1期

6 余亮;黄荣怀;;在线协作学习支持平台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7 韩菁菁;柴孝月;;课程BBS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8 蔡呈腾;;在猜测中建构知识的可能[J];现代教学;2011年Z1期

9 谢海波;;网络教师共同体知识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10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丽;辛自强;;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中知识建构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辛自强;张丽;;表征重述对知识微观建构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晓芹;;关于新形势下画法几何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晶远;高峰;;面向人的知识结构化表述方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刘宏展;梁瑞生;;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梁帼婵;;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整理者 王昌忠;厘清文学性的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余虹 马元龙;意识形态·知识·底层[N];文艺报;2007年

3 章晓岚 章晓岗;设计师的素质培养[N];美术报;2006年

4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曾镇南;文艺批评工作者能力的构成问题[N];文艺报;2007年

6 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 李汉云;课堂教学中的“为”与“不为”[N];文汇报;2008年

7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孔鑫;一节好课必需的八个要素[N];济宁日报;2011年

8 潘晓南;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N];光明日报;2006年

9 文学博士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师 翟业军;为“我们这一代”存真[N];文汇报;2007年

10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朱洪海;变革学习方式 实现有效复习[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盛迪韵;中学英语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t,

本文编号:1790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90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