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往教学及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本文选题:交往 + 交往教学 ; 参考:《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交往教学的研究成为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新视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交往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点,教学中的交往活动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个性品质形成,最终使学生成为富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
[Abstract]:Since 1990 ' s , the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teaching has become a new viewpoint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theory in our country . The resear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 The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 and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 good personality ,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 qualities such as independence , creativity and soci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 and finally make students a person with good personality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佑清;试析交往的发展效应[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维娜;大学师生互动结构类型的社会学分析[J];江苏高教;1999年03期
2 王丽春;多主体系统交往的建构效应[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许锋华;;雅斯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期
4 刘慧群;论交往的创新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4期
5 史宏波;试析人际交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锐锋;大学校园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雪;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的新趋势[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喜梅;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效的心理学基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翠梅;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邹娟;对话—一种有效的课堂交流方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奔;交往与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绪斌;搞好师生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1994年05期
2 杨启亮;比较研究的观点:新教学论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3期
3 王攀峰,张天宝;试论教与学关系问题研究的三种范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04期
4 肖川;教学、活动与交往[J];教育导刊;2001年Z1期
5 肖川;教学与交往[J];中小学管理;2002年05期
6 郑三元;教学过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吴国荣;教书育人新解[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8 田汉族;交往教学论的特征及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魏亚琴;在交往中学习 在学习中交往——论“交往教学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2期
10 魏亚琴;交往教学:个性的自我实现——论“交往教学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柏春;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建民;苏联合作教育学与美国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理念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成群;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况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别梅;基于网络教学交往评价的基本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颜丽娟;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性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雪峰;思想品德课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2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6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