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捐赠文教事业行为解读
[Abstract]:Run Run Shaw is a famous entrepreneur in Hongkong. For decades, with his love and respect for the cause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he has donated a lot of money, benefiting the masses and benefiting the society. Run Run Shaw's idea of donation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virtues and modern ideas. Run Run Shaw's donation behavior has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825.38;G52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建,赵世鸿;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多元化探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2 方雄普;邵逸夫的影视王国[J];海内与海外;1998年04期
3 盛发贤,方健荣,孟建国;邵逸夫的敦煌情[J];丝绸之路;1998年01期
4 王泰栋;邵逸夫的财富观[J];炎黄春秋;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乔占俊;田霞;;非线性规划模型下的高校增量资本优化配置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彭华;;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经费筹措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罗勇;杨双华;;关于我国高校债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途径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A期
4 徐林;;有效激励社会力量投入高等教育[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汪全胜;金玄武;;论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立法完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冲;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建立;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韩静;卜舫济与圣约翰大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莉;中国高校营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继延;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李成立;高等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改革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蓉;我国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晴;我国公立高校筹资市场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宇宏;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伟;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德胜;关于校办产业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李经天;论主渠道和多渠道并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筹措问题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李星云;教育经费投资体制和使用体制的改革[J];江苏高教;1999年05期
4 刘军,黄梅;美国高等教育募款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启示[J];江苏高教;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惊涛;;徽商与明清江南文教事业[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2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郑文芝;;关于加快长春文教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人民公社图书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9年03期
5 李非;;为文教事业呕心沥血[J];中国人大;2010年24期
6 蒋明宏;无锡民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许宝华;公社化运动给农村的文教事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上海县马桥人民公社文教事业的飞跃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01期
8 倪有剑;我对宪法草案的感想[J];江苏教育;1954年13期
9 ;读者来信[J];江苏教育;1954年06期
10 郭艳先;;最高贵的捐赠[J];教育文汇;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可建;;邵逸夫医院专题病例展示及讨论[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毛淑芝;;感受邵医文化,提升品质管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3 上海市社会捐赠管理立法研究课题组;廖瑛;俞立珍;;上海市社会捐赠管理立法研究[A];1997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7年
4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陈晓宇;冯倩倩;;我国高校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田雪莹;叶明海;;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结构及管理分析——来自2004—2006年长三角地区企业的数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任浩;徐雪松;;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现状、原因及对策[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8 周丽君;;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9 何莎莎;何酉宁;;企业教育捐赠的公益行为分析[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张同龙;;企业捐赠动机考察:自利,还是利他?——来自中国12个城市1268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捐赠行为的常识与逻辑[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吴云;捐赠并非富人专利[N];人民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润健;天津:企业可拒绝摊派性捐赠和赞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阮湘华 通讯员 肖开霖;公众公司与社会责任[N];科技日报;2004年
5 记者 李小彤;去年内地个人捐款首次超过企业捐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记者 林洪浩 通讯员 亚组宣;广州亚运接受社会捐赠[N];广州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司新办;办理公益性捐赠行为公证一律免费[N];天津政法报;2006年
8 记者 姜明;天津:企业可拒绝摊派性捐赠或赞助[N];工人日报;2010年
9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善举”与经营[N];经济观察报;2004年
10 ;百名慈善家齐聚金陵共促慈善文化繁荣发展[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洪彬;我国捐赠的公共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2 石磊;企业灾难捐赠的决策模型与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会芹;政治动因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行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健;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胡华敏;两难情景中合作行为的社会理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徐乐;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亚莉;股份公司捐赠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徐雪松;企业慈善行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韩颖;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雅文;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熊雄;中国上市公司捐赠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窦磊;非营利组织感知绩效对个人捐赠行为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镔云;福建省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捐赠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昭;公共品自愿供给中的捐赠行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芦苇;我国高等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韩庆;我国企业捐赠非营利组织行为动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狄;企业慈善灾难响应的市场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申红彬;企业捐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6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3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