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对学校道德教育中主体性原则的基础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0 20:02
【摘要】:按照主体性原则的要求,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应成为道德的主体,他们的道德认识应该在其自身活动与情感体验中获得,而不是接受外在的灌输;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应该以自我的道德觉醒为基础。学校道德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站在"人性本善"的视角中,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彰显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自主性、平等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实效,使学生的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students should become the subject of morality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their moral knowledge should be acquired in their own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not in the external indoctrin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level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self-moral awakening. School moral education can only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return to the "life world" of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is good", and highlight students' autonomy, equality and creativity in moral practic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school be effective and the moral level of the students be raise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龙良;亚丽;;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与完善[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2 王贺;;论孔子德育思想的践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3 郭颖;;从知识人到幸福人——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检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4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周静;;家庭德育中的“榜样”效用及存在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夫伟;;道德教育:自由选择与价值引导的二重变奏[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徐冬青;;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8 王欣;;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的历史演进及其关系辨析[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9 梁红;;《三字经》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师;2011年24期

10 郭长征;;浅议优化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韩伟;常家树;;校园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谐需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树伟;道德教育别玩“花脸”[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曾晓桃 袁国基 杨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润10万青少年[N];湖南日报;2009年

3 周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李淑贞;浅说道德教育[N];平顶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柳艳芳 通讯员 赵士辉;如何造就心灵美好的未来一代[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宋晓梦;道德教育在探讨中努力前行[N];光明日报;2004年

9 河南省鹤壁市教委主任 隋步景;道德教育别忘了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记者 蒋增科;强化道德教育 推进均衡发展 为建设美好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N];咸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欣

本文编号:2176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76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