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课堂主渠道”观点——重塑柯登地先生“课堂主渠道”信心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criticism of the view of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is to deny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to deny that classroom teaching still plays a main role in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a typical exampl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reform. The error of this theory lies in the lack of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and non-school education.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viewpoint of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set up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respect history, be good at drawing nutrients from history, and dialectically t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and social educ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contradiction analys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to base o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stant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proper function by setting up a scientific critical view and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春花;;未成年学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0期
2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3 单文经;;教改性质的历史分析:逡逡巡巡步向理想[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守花;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傅蕴,刘冬梅,朱桂梅;实然教育缺失及其救治之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苏玉东;;试论二十一世纪体育教育在全面发展各育中的地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张建平;论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汪中华;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4期
7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9 王富平;试论地方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胡仁东;;大学组织学术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陆钟武;毛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和下降[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3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高有进;刘九丰;;提高一次采高高度 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5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刘笑飞;;世界人口大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付尧;;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研究——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徐玲;白文飞;;流动儿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田恬;;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反思[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金莎;中国特色开发区视野下的浦东治理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10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泽鳌;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贺燕;来沪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魏小红;晋江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建伟;流动儿童体育行为与社会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兴修;民众主义与拉美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鸥;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项贤明;中国西部农村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薇;张忠余;;计算机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7期
2 王剑;;大学校园中的人文关怀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3 张书成;;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李永成;;素质教育更应注重教师的素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4期
5 方刚;陪读是一种教育的失败[J];家教博览;2003年09期
6 ;《江苏教育研究》2009·12A理论版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36期
7 侯志军;;论教育的生命关怀[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3期
8 ;《教育研究》2006年总目录[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9 凌华;;素质教育研究专题资料索引[J];经济学情报;2000年05期
10 本刊编辑部;陈涵;;跻身教育的“精神贵族”之路——查有梁教授谈教育研究(一)[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仵亚红;赵增慧;;浅谈制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3 白流平;;规范教师形象对实行素质教育的意义[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田小燕;;病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目标教学法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郭永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效能[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李培军;;改革教学方法 抓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褚缨;;浅谈县级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范启泉;;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中师素质教育[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明富;素质教育,从我做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筱妮;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刘门友;考试与素质教育[N];云南政协报;2000年
4 邬焕庆 张景勇 周立民;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哪里?[N];人民代表报;2006年
5 张晓晶;山东高考改革将与素质教育同步[N];莱芜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孙亚斐邋肖洁 孔德胜 张建平;高考重压之下难容素质教育[N];兰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谢宏;素质教育向“机器人时代”看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海峰;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N];焦作日报;2010年
9 欣华;大学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杨武平;呼唤素质教育的春天[N];太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兰;科学主义与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加仙;基于脑的教育研究:反思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然;中学时事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平丽;英国绅士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来文玲;试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如成;基于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基础上的教师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刘瑛;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闫华;中专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春雁;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文姝;论当代青少年家庭素质教育走向审美人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4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3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