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近现代西方两种文化视域下教育理念的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8-09-13 08:22
【摘要】: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考察这一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能彼此分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需要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two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in modern times hav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fusion, conflict and deconstruction, which reflect the three stages of mutual penetr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mutual reflection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hi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hows that scientific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that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need to develop harmoniousl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侠;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4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海艳;;礼仪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程;李世春;黄建明;;高等工程文化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2 苏冠文;;西夏信息传递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李道志;;从共同理性看科学与人文融通的意义[J];求索;2007年03期

4 张昌业;;“李约瑟难题”之解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迪[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5 张树浩;;学生工作与大教育理念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颜平建;张秀荷;杨英法;;中国教育创新文化溯源[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5期

7 郑利军;;管理主义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文化反思[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洪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科学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杜荣生;;“三本”德育模式经营孩子人生——吴宁四校教育理念解读[J];辅导员;2009年03期

10 夏召奎;胡海华;;奥地利文艺复兴后期的文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宝玉;;企业文化在创新中的作用[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裘君谟;;关于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若干问题[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3 萧君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的构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登浩;王登峰;;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宝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李裕琢;李丽霞;;西方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吕光明;邹长新;辛成会;杨峰;李力;段元柱;;把握五大支撑点 提升文化执行力[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安;;营造知识共享文化 指导员工行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10 吴胜涛;张建新;赖建维;王玮;毕研玲;;事件归因的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中美韩媒体及被试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春江 金洁;美一高中校长谈教育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李峥;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于青;在孩子心中种一棵智慧的大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近水;父爱的果实[N];中国邮政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侯金鹤;他让学生又“怕”又爱又敬[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山东济阳县 肖家耕;家庭是最伟大的事业 父母亦须持证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韩愈的教育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6中学 冯青林;“五子登科”促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打造名师工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梅永存邋涂洪长;厦大米饭免费:意义岂止几碗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8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王冬青;中国中山公园特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秀兰;中国大学校歌的文化解读[D];中南大学;2008年

2 周兴;产品品牌语意的延续与创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周逢年;创造性与美是视觉传达设计本质属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乐;北京猿人环境及其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梅;试论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5年

7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陆艳伟;中国传统民居外环境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杨智华;论环境景观艺术中的象征性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彭妍玲;试论权力距离对中国国有企业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0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40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