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0 12:11
【摘要】:以四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不论是家庭依恋还是朋友依恋在青少年群体中依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青少年依恋风格分布的稳定性与文化和个体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紧密相联;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两种不同的依恋关系在风格上存在着迁移性,但异变因素仍然存在;初三年级(大约16岁)是青少年阶段依恋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Abstract]:Taking the students from the first grade to the third grade of four middle schools as the subjec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ttachment among teenagers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family attachment or friend attachment can st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in the youth group; The stability of adolescent attachment style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rules, family attachment and friend attachment are two different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in style, but different factors still exist. Grade 3 (about 16 years old) is a special period of attachment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芳;;儿童中期依恋的变化及其测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吕依然;;依恋——早期亲密关系的持续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3 刘学义;尚亚飞;赵荣军;;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分析——认知、自我、人格的观点[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4 黄桂梅,张敏强;依恋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5 芦炎;张月娟;;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6 肖聪阁;陈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7 陈福侠;张福娟;;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1期

8 金灿灿;邹泓;曾荣;窦东徽;;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9 陈福侠;张福娟;;工读学校学生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依恋风格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9年01期

10 李彩娜;马春蓉;邹泓;;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重庆市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郑伟东;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性心理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朱素敏;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及教育建议[D];苏州大学;2011年

4 吴庆兴;青少年焦虑的发展与家庭功能、依恋质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海荣;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凌云;依恋理论的人际关系说及其实用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伍亚娜;青少年的依恋关系对其互联网使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福侠;工读学校学生依恋、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浅析流行音乐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2 于亮;;如何完善青少年动态网站导览界面的设计[J];艺术教育;2011年01期

3 刘志刚;;现代广告中青少年亚文化现象初探[J];社科纵横;2007年05期

4 方向华;;青少年群体新媒体使用现状的分析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14期

5 朱昭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6 蔡亮;张仲明;;青少年心理创伤特点及干预研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蓝皮书[J];检察风云;2006年08期

8 刘怀光;李琳;;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流行文化元素探因[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9 宋振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教育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黄丽;杨俊;;当代青少年时尚心理教育的研究及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春燕;;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弘扬和谐文化:动因与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龚德华;;加强青少年帮教的对策分析[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3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宋绍柱;张明;;青少年“野性自由”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及对策分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董广敏;;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交往质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朱z

本文编号:2406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06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