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1-03-01 11:07
   特定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态度等构成了广泛的教师职业文化,教师文化通过对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而作用于现实的课堂教学,并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教师文化研究将努力避免对教师外在规约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教师精神世界的观照引领教师职业的整体发展。 本文主要从教师文化历史发展、现实表现及未来走向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历史上教师的价值观念形态及其嬗变过程,展示现实的专业教育和学校管理对教师文化的影响以及教师文化建设需要应对的主体的价值观念层面的问题,探讨未来教师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并以理论观照实践,对现实的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考察,对未来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进一步反刍和澄明。 教师文化的历史发展重点探究教师身份和职能的发展过程,在教师从“庙堂”、“广场”到学校的生存场所的转变中揭示教师在体制中的归隐,在教师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意识转变中分析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世俗化转变。古代教师大都是社会的圣贤之士,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在学校和学院,他们或者在广场向着民众“布道”,或者在庙堂对着上帝和当权者言说,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情节的“社会人”,具有超越教育世界的终极价值关怀。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制度化学校教育的诞生和管理体制的完善,教师被纳入体制化的学校教育之中而与社会区隔开来。教师的价值取向不再体现在“道统”、“理念”、“德性”、“上帝”等超世俗的精神层面,而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输和儿童社会化的实现,并开始关注自身的世俗利益。在职业的体制化和“知识就是力量”等社会主流认识的影响下,教师的思想意识开始长期地浸润在职业文化之中,教师开始由“庙堂”、“广场”中的“启蒙者”转变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中的“职业人”。 教师文化的现实状况主要通过教师专业教育和学校制度管理以及教师的主体性影响因素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教师专业化是国际范围内公认的教师职业发展方向。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教师专业化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文化的发展,但是,当“专业化”思潮如意识形态般侵入教育部门的神经控制系统后,在促进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纯熟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更本质、更重要的精神性发展的纬度。丧失专业精神的教师在学科边界范围内和技术性思维中抱残守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众教师”和“社会思想者”的精神气质。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制约乃至消除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但是,如果过于重视学校制度形式的完备和操作化,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人的创造性和自由发展的阻抗。由于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冲突与制衡,学校制度的建设必须在太多的控制与完全地放任之间需求一种动态的平衡。现代学校的教师管理思路应该从后顾的、规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发展一种前瞻的、促进的管理模式,将制度建设的重点从考核与奖惩方向转移到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的建设上来,并为教师自由和创造精神的发挥留有充足的空间。教师日常生活中的潜在价值冲突对教师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教师主体的价值观念是教师文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比一般的职业群体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却一再受到现实因素的冲击,教师还表现出外部归因的思想倾向、保守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教学方式等问题特征。教师文化的建设应该通过价值观念问题的解决引领教师精神世界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知识资源日益丰富而精神资源日益枯竭的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的独裁者的形象已经失去了代表性。伴随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人们更加注重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的职能,教师文化建设应该致力于“精神导师”的培养,引导教师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作为教育努力的方向。“精神导师”文化的创建需要教师主体提升终极价值关怀,具有主体发展意识,并加强自我修养,在教师自身境界提升的同时,还需要社会价值观、教育管理思想等方面的辅佐和支持。在现实的学校环境中,通过理念的引领和人文制度的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但是,要真正地激发教师的精神力量,使教师向着“好教师”和“精神导师”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教师视野的拓展和价值观系统的转变,发挥教育和学术所应该具有的为道德服务的力量和改造社会的职能。 通过历史考证与现实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强化了对世俗价值的关注和专业技能,却在一定程度上失落了古代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文化建设作为现代教师精神世界的重建,并不仅仅是对古代教师职能与精神状态的简单复兴,而是对现代社会分工和职能专业化基础上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追寻与向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5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选题的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庙堂、广场中的古代教师
    (一) 古代教师身份与称谓考辨
    (二) 学统、道统与政统
    (三) 入世与出世
    (四) 古代教师的“社会人”意识
二、教育体制中的“职业人”
    (一) 时代的变革
    (二) 教师职业文化的形成
    (三) 现代教师的“职业人”意识
三、唯专业意识下的教师文化困境
    (一)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
    (二) 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文化的影响
    (三) 教师专业精神的式微
四、学校制度与教师文化的冲突与制衡
    (一) 学校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冲突
    (二) 机械规约制度下的教师文化
    (三) 制度立意:从机械规约走向人文关怀
五、教师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制约因素
    (一) 教学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分析
    (二) 教师文化的主体特征
六、教师文化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一) 精神导师: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
    (二) 教师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诉求
    (三) 教师文化建设的支持性条件
七、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观照
    (一) 教师文化建设的整体进展
    (二) 教师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 教师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结束语:追寻失落的知识分子精神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新生;傅瑶;;传统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及现代教师文化构建[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2 蒋晓闻;;重塑教师文化 助力学校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3 李云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的相生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4 李鸿双;班玉生;;体育教师文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5 刘玉;;论高校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6 李晓红;李晓华;;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文化的建设——以甘肃省某地方师范院校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马玲;;浅析学校管理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8 沈林林;;教师合作文化初探——基于中学备课组教师合作的视角[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8期

9 段丽渊;;基于新课改进程视域下的教师文化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10 冯宇红;;专业发展视阈下的农村教师文化重构——以河南省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易珉;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2008年

7 胡亮;产权抑或其它[D];上海大学;2007年

8 曾誉铭;自由与德性[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展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白雪杰;从隐匿到彰显[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松芽;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亚妮;以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科频;论教师文化的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庆娟;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阻力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苏志华;高级教师合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1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21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