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创造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的良好环境

发布时间:2019-06-25 16:36
【摘要】:正教育部开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标志性意义的工程,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制度创新。重点研究基地已成为高校制度创新、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者队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学术高地。重新审视重点研究基地这一新兴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思考重点研究基地制度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高校科研体制的内在关联,对于正确理解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意义和下一步如何建设好重点研究基地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a groundbreaking and iconic proj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ey research base has become the academic highland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condensed discipline direction, gathering of scholars and producing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re-examine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key research base, to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key research base system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key research base and how to build the key research base in the next step.
【作者单位】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哲伟;马惊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生的背景、现状与发展建议[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山东“十二五”将建205个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3 李斯颖;;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的建设与科学管理——以广西田阳壮族布洛陀文化与口头叙事田野研究基地为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年02期

4 吕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管理问题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5 史蓉蓉;;在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江西教育;2008年Z3期

6 ;高开华在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会上要求 发挥基地作用服务学校和地方发展[J];安徽教育;2009年06期

7 星华;;我院高句丽研究基地顺利通过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评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8 ;“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J];评价与管理;2007年04期

9 黄谷香;;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0期

10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简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邵雪梅;张茂先;;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综合实力[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2 周伯琦;;努力把北京基地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政党理论研究基地[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淑真;;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工作报告[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光汉;;模拟自然生态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陈喜庆;;序[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李承荣;王政;;烟叶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A];广西烟草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北京政党理论研究基地简介[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简介[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简介[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晨光;制度创新是科研成功的重要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杨晨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发千门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方特;北京市社科研究基地项目评审结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科研;不断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质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许林田;浙江召开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侯继勇;微软背后力推中软参与创智重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乐君 教育部社科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面向未来 立足打赢[N];科技日报;2000年

9 李磊明;6家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立[N];宁波日报;2006年

10 晓峰;创新制度铸造精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文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宗杰;完善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肖诗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炜;金融发展与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严汉平;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西北大学;2004年

7 张红丽;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系统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陈天宝;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沈文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姚顺波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建英;制度创新、人力资本与河北经济增长[D];河北大学;2004年

2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3 陈龙;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张文博;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及其结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琦;我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毛黎青;我国政府信用的经济学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妤丹;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丽;论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D];安徽大学;2004年

9 郭潜深;农民增收与制度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舒沁沁;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工业化突进的制度性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5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05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