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与民族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0-01-27 06:28
【摘要】: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必须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雪梅;;素质教育与民族精神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02期

2 赵润霞;;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学科如何开展民族精神教育[J];河南农业;2007年04期

3 刘昱;;论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吴佩玉;马莉;;素质教育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晓鸿;;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J];文教资料;2006年22期

6 李倩;朱晓春;;大学体育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2期

7 臧小林;;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年02期

8 何圣单;;关于音乐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年19期

9 刘强;;谈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淑静;;生物教学中如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流平;;规范教师形象对实行素质教育的意义[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李卫;;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李洪顺;;尝试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培霞;;简论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忠泉;;成人教育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7 王峰;;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与途径[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沈红梅;;Lib 2.0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思考[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10 田小燕;;病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文富 通讯员 陈洁凤 黄良业;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N];湛江日报;2009年

2 郭作英;素质教育认识有误区[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3 杨明富;素质教育,从我做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筱妮;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刘门友;考试与素质教育[N];云南政协报;2000年

6 邬焕庆 张景勇 周立民;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哪里?[N];人民代表报;2006年

7 张晓晶;山东高考改革将与素质教育同步[N];莱芜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孙亚斐邋肖洁 孔德胜 张建平;高考重压之下难容素质教育[N];兰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谢宏;素质教育向“机器人时代”看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通讯员 张海峰;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N];焦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继成;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叶乔波;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澍;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特木尔巴根;论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素质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潇;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4 甘敏;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霓;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路遥;美术教育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探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振云;新课程理念下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中霞;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秦婧;素质教育下数学思维训练的理论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73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73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