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文本细读:中国古典教育话语的叙事范型

发布时间:2020-02-28 10:30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教育话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话语范式特点。中国古典教育思想不仅存在为理论话语范型的教育文本,同时以用“教育情境”说话的“情境说理”方式,呈现出中国古典教育研究的叙事范型特色。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2 李萌;略论启发式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3 张知旭;;中国传统思想对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影响[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晓斌;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丁德全;百年传承 薪火相继——谈我校百年历史形成的办学传统[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翟艳;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刘海涛;张云;;我国古代教师的地位及其对现代教师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黄晓星;;“学生评教”意欲何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3期

9 易棉阳,万晓红;张百熙与近代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张陟遥;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关于设置“提问卡”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怀今;;完善教育立法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秀召;魏晋南北朝绘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的历史与现状[D];湘潭大学;2002年

3 秦启轩;论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D];河海大学;2004年

4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黄佳蓉;民国时期广东初等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佳磊;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取勉;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红专;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敬;高中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萍;中学化学教学中认知结构构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中;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朴贞姬;“再解读”与“解构”进入文学史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现象之一[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3 黄忠顺;文艺学课程的跨世纪更新——评文艺学系列教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陶东风;文化批评向何处去?[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5 钱理群;钱理群教授就《鲁迅〈狂人日记〉解读》给黄泽铣先生的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胡德才;“重写文学史”的扛鼎之作——评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张嘉谚;别开生面的传论——读《张爱玲·张佩纶·张志沂》[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周毅;陈思和做“官”(《文汇报》2002年6月11日第11版)[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4期

9 宋德发;戏剧人生与人生戏剧——读江龙先生的《解读存在:戏剧家萨特与萨特戏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吴永平;《骆驼祥子》:没有完成的构思——文本细读及文化社会学分析[J];江汉论坛;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附录:会议各场次发言安排[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实(书评人);最后一次打量尘世[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朱平珍;长篇小说艺术世界的结构图[N];文艺报;2003年

3 沐之;深度与趣味[N];文艺报;2003年

4 山东淄博博山十中 戴本刚;文本细读:阅读中载歌载舞的水[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刘保昌;评《雪中芭蕉》[N];文艺报;2004年

6 通讯员 陈秀平;严格学术规范 严肃学术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高昌;“代际文学”:一个热烈的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崔志远;卓绝蜕变中的辉煌[N];河北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钟华;科幻:中国Vs美国[N];科学时报;2005年

10 裴毅然;哲学滋养的硕果[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蕴艳;李长之的学术—心路历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5年

7 段继红;清代女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李清霞;沉溺与超越[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康庄;近20年来大陆城市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及其叙述方式[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欣;论新时期女性叙事话语的演变[D];郑州大学;2002年

3 黄健威;贬道·嘲佛·崇儒[D];暨南大学;2002年

4 高飞燕;唐代写梦小说叙事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游修庆;存在之思[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邱戈;为心灵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淑翠;行走在别处——论北村小说的救赎精神[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吕晓芹;论施蛰存心理小说的性本能[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欧阳颖戈;人物与结构:迟子建小说的写意叙事[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曦;区域语境中的“女性”及其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3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83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