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综论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就“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研究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位】: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研究现状 实践现状 问题分析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称“整合)”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一系列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所发挥的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2 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3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朱广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的冷思考——访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赵勇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1期
5 罗德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胡先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宏喜;潘素华;程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王静;张丽君;;教学媒体衍变中的大学外语教学[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张燕;;卫生士官教学与军事教育技术整合的现实意义[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王毓琦;姚晖;;浅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0年25期
6 王淮艳;;多媒体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整合琐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周媛;;电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8 方振宇;由显斌;;依托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提升幼师生社会实践能力[J];成才之路;2009年26期
9 丁淑芹;;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探索与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3期
10 宋宝瑜;;农村远程职业技术教育新视角探究[J];成人教育;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振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丽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园园;;高中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定芳;;信息技术和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整合[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魏小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和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理;本溪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晓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兰淇;数字化模拟法庭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年
5 张大林;民办高职院校实践环节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曹新跃;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佳;基于优质课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量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瑞雪;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差异分析及建设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禹莉;基于“农远工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段贵香;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J];广西教育;2003年05期
3 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8期
4 李先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处理好四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1期
5 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6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4期
7 张倩伟;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民;苏百兖;;综论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J];电子世界;2011年08期
3 朱箫如;;课程整合:跳出“模式化”的怪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6期
4 刘洪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设计的十个原则[J];中小学电教;2009年Z1期
5 肖月宁;;正确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期望[J];中小学电教;2011年Z1期
6 杜君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的影响[J];安徽教育;2010年12期
7 张曦;;信息技术始终是辅助教学的工具[J];现代教学;2011年03期
8 白然,张志刚,耿曙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实践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1期
9 聂会宇;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整合现状浅析[J];教育信息化;2005年11期
10 戴福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教育信息化;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长青;;急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潜力的新疗法——简述自体MSC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展望[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傅戈雁;石世宏;姚纯;;激光熔覆技术新进展[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傅戈雁;石世宏;姚纯;;激光熔覆技术新进展[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4 周南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现状概述[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5 彭兴宁;严波;潘建强;聂武;;水面舰船吸能结构及分析方法[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吴刚;吴智深;胡显奇;蒋剑彪;;玄武岩纤维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佳涛;杜瀛琨;毛晓健;赵杰;江菊;;傣药牙千哈(心不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二)[C];2008年
8 王道阳;高洪波;姚本先;;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亮;刘永涛;孙青山;马兰军;;运动员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瑞;蔡强国;;表土结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镇江市谏壁职业高级中学 王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山东省潍坊盲校 王培峰 韩志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缺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我国纳米技术研究现状[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晓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卢钟锋;从历史研究现状看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N];光明日报;2005年
8 国防科技大学 全方;国外无人驾驶车辆研究现状[N];解放军报;2000年
9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张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及其研究现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10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 蒋鸣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性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坤;基于匹配度的流线优化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单初;基于交易环境的消费者信任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吴长永;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磊光;我校不同类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上的差异研究报告[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菊;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小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中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春燕;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秀莲;Blog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综论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0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