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现代学科体系观照下之经学定位

发布时间:2017-08-16 12:06

  本文关键词:现代学科体系观照下之经学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经学 现代学科 学制 定位


【摘要】:在晚清学制转型中,经学的学科定位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在传统的书院及各级官学中,经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晚清西学东渐之后,经学地位有所下降。尽管张之洞在拟定新学制时予经学以崇高地位,但因其无法适应新式学堂讲授及学科整合的需要,难以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在现代学科体系观照下,经学及其所属之庞大的经部典籍如何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中,遂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四部分类法之经部被拆散归并于文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现代学科体系中,经学难以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找到生存空间,逐渐趋于消亡。
【作者单位】
【关键词】经学 现代学科 学制 定位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门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问,但在西方近代学术门类中,并没有相应之学科对应。在晚清学制转型中,经学的学科定位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从学校经学课程设置与经部典籍分类两个方面,对经学在清末民初学科体系中的定位问题略作分析,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宗达;从旧经学到马列主义历史哲学的跃进——回忆吴承仕先生的学术成就[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2 徐少锦;试论张载的伦理思想[J];人文杂志;1984年02期

3 邱汉生;“经学”散札[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年02期

4 刘家和;史学和经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5 黄开国;廖平经学第一变的思想准备[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牟世金;六朝经学的中衰与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7 汤志钧;近代经学的特点[J];中州学刊;1985年01期

8 陆丙甫;试论经学注释法对思想的禁锢[J];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9 ;研究经学人口理论宣传计划生育政策[J];人口与经济;1986年02期

10 黄开国;驳廖平经学思想变化的贿逼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闽学研究丛书》编辑说明[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邓国光;;杜佑《通典》的经学本质[A];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胡文生;;浅析经学在前近代的变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孙荀英;;怀念王仁先生[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6 ;前言[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前言[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8 杨英;;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服色改易[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丁鼎;;试论毛奇龄的经学思想和学术地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脑也有爱情区[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朱熹与《周易本义》[N];光明日报;2000年

3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N];光明日报;2000年

4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5 记者 雷和平 林之诠;陕西推出地方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N];金融时报;2000年

6 张海鹏;一个战士学者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N];人民日报;2000年

7 马辛民;纬地经天 源远流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党国英;“草根派”的真功夫[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汪学群;乾嘉学派与传统文化的总结[N];学习时报;2000年

10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管理系副教授 陈虹;帮宝宝完善自理能力[N];中国妇女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存阳;清初三礼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建臻;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4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8 柳宏;清代《论语》诠释史论[D];扬州大学;2004年

9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丹;阮元书学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孙敏;六朝诗经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3 梁勇;万斯大及其礼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艾春明;论《韩诗外传》的经学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海平;柳宗元与中唐儒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雪;继承与超越[D];安徽大学;2002年

7 逯万军;略论东汉前期的经学[D];郑州大学;2002年

8 乔志强;龚自珍学术思想初探[D];西北大学;2002年

9 张尚英;刘敞《春秋》学术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邓玲玲;汉大赋衰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83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83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