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8:23

  本文关键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制度


【摘要】: 本文从法理学的视角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法理学为逻辑起点,落脚在教育制度的价值选择及制度认识上。 本文以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作为理论基点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界定,认为公平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一种在社会成员间安比例平等分配的理想和制度及其救济和保障制度。我们选择公平与正义的相互关系这一视角来理解公平问题,目的便是通过正义寻找公平与制度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育公平的相关理论,包括相关概念的辨析、教育公平的类型,之后着力论述了法理学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平等性、差异性、补偿性三项法理原则。之后探讨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了法理分析。 其后主要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地域、校际、阶层差距和性别等方面所引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析。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实现的外部原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传统观念等,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实现的教育内部等因素主要涉及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师素质方面。 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的法定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从制度层面进行深入地探讨,我们依据教育制度的三个层面:一是教育根本制度,主要指国家教育方针;二是教育基本制度,包括教育体制、学制和各种教育政策、法律与法规等;三是教育具体制度,指各种具体的教育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和运作机制,如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探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问题。根据这样的逻辑相应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一种思路。 从宏观层面而言,我们认为对我国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义务教育公平制度保障的基础,他为义务教育的顺利、公平发展提供了制度前提与保障。从中观层面而言,主要体现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法律制度原则,着力论述了教育关系法制化、教育行为法制化、教育发展法制化,力求使我国的义务教育走向法制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义务教育地区差异;通过补偿性制度保障处境不利弱势群体受教育状况:调整现有义务教育的格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方面。从微观层面而言,我们主要针对教育公平的评价方式和教师人事制度建设等方面,力求使微观教育过程趋于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2.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8
  • 一、问题的提出12-14
  • 二、已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14-16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17-18
  • 第一章 义务教育公平概述18-35
  • 1.1 公平界说18-20
  • 1.2 教育公平相关理论20-28
  • 1.2.1 教育公平相关概念辨析20-21
  • 1.2.2 教育公平的类型及特征21-24
  • 1.2.3 教育公平的法理意义24-28
  • 1.3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基本理论28-35
  • 1.3.1 义务教育内涵及基本属性28-30
  • 1.3.2 《义务教育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法理分析30-32
  • 1.3.3 我国义务教育法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2-35
  • 第二章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现状分析35-45
  • 2.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现状与问题35-39
  • 2.1.1 地域不公平35-37
  • 2.1.2 阶层不公平37
  • 2.1.3 性别不公平37-38
  • 2.1.4 校际不公平38-39
  • 2.2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分析39-45
  • 2.2.1 外部因素39-44
  • 2.2.2 内部因素44-45
  • 第三章 从制度层面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公平的基本思路45-55
  • 3.1 从宏观层面把握我国教育方针45-46
  • 3.2 从中观层面认识义务教育公平制度46-52
  • 3.2.1 制定相应政策法规,通过法律制度保障教育公平47-49
  • 3.2.2 加强财政保障制度,缩小义务教育地区差异49-50
  • 3.2.3 通过补偿性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状况50-51
  • 3.2.4 调整现有义务教育的格局,缩小校际差距51-52
  • 3.3 从微观层面认识义务教育公平制度52-55
  • 3.3.1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公务员制度和定期轮岗制度52-53
  • 3.3.2 改革义务教育公平评价方式,使微观教育过程趋于公平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发表文章58-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云洲;效率与公平:源于教育经济学的讨论[J];广州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苏延骏;教育公平领域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吴方卫,张锦华;教育平等的地区分化与地区分化下的教育平等——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一个考察[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5 高立平;教育公平: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9期

6 陈兰枝;义务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J];教学与管理;2004年04期

7 张国霖;教育法治化的内涵要素[J];教育评论;2001年03期

8 鲍传友;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9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谭晓玉;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1995年08期



本文编号:684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84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