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也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7-08-24 20:07

  本文关键词:也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变革 教学技术 教学系统 系统科学 要素 空间结构 教学活动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电化教育研究》中纷纷撰文争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从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指出了两者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概念,并着重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时空思维框架和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是一对系统时空范畴;而教学模式本质上是利用"模式构建的方法"对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进行的建模;接着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教学变革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教学技术的定义给出了相关的启示。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信息技术系
【关键词】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变革 教学技术 教学系统 系统科学 要素 空间结构 教学活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BCA060016)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05JA880001)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中纷纷撰文争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问题。[1][2][3][4][5]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有:1.“教学结构”说:提出教学结构的概念,并主张教学结构比教学模式对教学变革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并认为“教学结构“……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永海,程庆;略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04年11期

2 邱崇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研现状的冷思考——从“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争论谈起[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5 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余胜泉,陈玲;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7 蔡宪;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8 梁保国,乐禄祉;教育的生态文化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向群,项复民;刍议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之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2 卞静;网络教学中的Agent系统设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李迎春;多元反馈教学法运用于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的理论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刘文灵;;两种发展了的传播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再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董春雨,姜璐;从不变量看信息概念的定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钟义信;自然语言理解的全信息方法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李蕾;周延泉;王菁华;;基于全信息的中文信息抽取系统及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钟义信;;人工智能理论:从分立到统一的奥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侯光明,李鸿雁,贺亚兰;复杂性科学在大学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韦文辉;论生态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交融[J];图书与情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卫;王枞;李蕾;郭燕慧;钟义信;;全信息知识制导的科技期刊初审辅助系统[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俞旭;朱立;;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变迁:问题与挑战——一个系统理论的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全小平;谢雪平;;基于校园网的E-Learning探索和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全小平;叶望;谢雪平;;对我校“工程识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课程开展网上教学的调查与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文;;纵观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徐晓雪;李云松;陈静;梁宜;;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胡夏闽;何畏;;国际教育新理念及其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8 龚媛;李蕾;;语音识别后文本纠错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竹荣;基于语义的教学网格门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建福;论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刘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书林;“GX实验”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志刚;土力学网络CAI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10 黄大海;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分析与智能评价系统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2 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邱崇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研现状的冷思考——从“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争论谈起[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金吾伦,郭元林;国外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杜杰,刘启华;非线性科学的回顾[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吴彤;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黄欣荣,吴彤;复杂性科学兴起的语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朱国琴;SCI简介及如何向SCI源刊投稿[J];医学信息;2002年07期

9 刘世清;网络时代人类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新模型——二级三循环加工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4期

10 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元龙;师范理科教学与科学普及工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2 ;试论现场教学在培养铸造设备人才方面的作用[J];铸造设备研究;1981年04期

3 刘忠先;;浅谈改进小学讲读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J];小学教学研究;1982年04期

4 孙治权 ,曹明;教学结构量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5 冷余生;坚持开展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6 钱永彪;洗炼·清晰·深刻——首次强烈印象记忆法在语文新授中的运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年01期

7 宋月丽;探索少年心理矛盾 引导少年健康成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范王力;学习《中学日语教学纲要》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5期

9 林丙义;;再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06期

10 肖刃;;发人深思的教改“三部曲”——学习茶陵一中教改经验断想[J];湖南教育;198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秀;;目标教学法在病理学中的实施与探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毛宇飞;;在中等医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思考[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杨永谦;;按摩直观教学法“十字口诀”浅释[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韦玉平;;创造语言教学中的愉悦变“苦学”为“乐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赵毓琴;;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博士生英语口语课的功能意念教学模式[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王伟;;交际法在公外教学实施中的误区[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杜军琦;;生活之树常青 语文不会苍白——感悟教育的一点尝试[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8 ;按需办学 按需施教 服务当地经济建设[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9 马时荣;潘晓燕;;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骆向东;;态度目标在目标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尔东;网络促进互动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赵正元;走在教改的前沿[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广州八旗二马路小学;构建课堂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王景/文;把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朱平;北京206中研讨“创新性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王宪举 杨 政;教育第一 教学第二[N];光明日报;2000年

8 东北财经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车丽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N];光明日报;2000年

9 赵玉成 王建华;借鉴国外教学模式 扩大开放办教育[N];河北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周前进;“现场教学”优势显现[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4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卫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守盈;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4 闫允璐;我国体育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曾新;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7 宁国然;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 的教学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汪宗军;对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应用与发展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武芒;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32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32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