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程观的新视野

发布时间:2017-09-06 16:10

  本文关键词:课程观的新视野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观 回归 整合 生活世界


【摘要】:课程改革体现着一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课程价值取向。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程观。新时代课程观的转向实质是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的转向,是向完整的人及其完整的生活的转向。
【作者单位】
【关键词】课程观 回归 整合 生活世界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具体来说,课程观需要回答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课程中人的地位等基本问题。课程观支配着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影响着学生发展。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启泉,安桂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娄立志,韩登亮;杜威课程观的当代价值[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万伟;回归与整合——课程观演进的一种关系解读[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6 郭元祥;新课程中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语文建设;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焦宝乾;;法律意义世界的进入与困惑——谢晖著《法律的意义追问》读后[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3 杨军;;现象学潮流中的意向性思想[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马吉芬;;现象学视阈下“世界”和“家”内涵的演进——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阿伦特[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5 陈桂香;王永;;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6 朱观明;从陶行知的师生观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孙彩平;在道德关系建构中生成德性——析诺丁斯道德教育的新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丁邦平;;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10 钟启泉,安桂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陈凡;;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沈梦岑;;中国元素与场所精神的“博弈”——从苏州城市公共设施到苏州博物馆到拙政园[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张云龙;;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转向[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姜梅;姜涛;;基于现象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首义——蛇山地区为研究对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文钊;孙河川;;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观辽宁省中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甜甜;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芳;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应用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一楠;大学生群体中和谐人格的缺失分析及自主性构建[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仲凯;舍勒人格伦理学的价值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春青;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学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及实现[D];宁波大学;2010年

10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 王永红,黄甫全;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首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2期

3 杨大春;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哲学研究;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会斌;;回归之日[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适用);2011年Z2期

2 区志佳;;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3 关瑞敏;;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4 赖佳颖;;浅析物理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5 张书芳;;浅谈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6 张朋;;浅探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园园;卢黎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运用[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朱莉丽;;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9 俞晓丽;;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10 邢正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亚君;;关于《中药商品学》与《中药鉴定学》整合的商榷[A];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毕波;;把握网络特点 革新数学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江;;初探四川省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5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红梅;刘亚;;智力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迎春;;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曾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杨远琼;;立足科学探究 整合教学媒体[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朱桂平;;客户关系管理与分销渠道整合[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IBM:电子商务回归本质[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IBM:电子商务 回归本质[N];网络世界;2001年

3 本报驻香港记者 汪博天;回归一年增长4%[N];深圳商报;2000年

4 钟杰;佛首回归资寿寺[N];中国商报;2002年

5 武玉山;回归之后看澳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6 轶名;伟雄集团整合产业创规模[N];中国质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霍立峰;索尼回归 考验中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赖瑞云;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佳师;对接整合.com[N];中国电子报;2000年

10 于志刚;回归的网站不上股市上超市[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元;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艳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9 聂晶;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可;XW集团乳业并购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2 谢燕鹏;论预期违约规则与不安抗辩权之立法整合[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晓云;课程价值观与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安媛媛;卫生立法与生态环境理念[D];东南大学;2005年

5 杨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郭西;我国审计资源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安素霞;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丁祖保;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探索英语个性化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4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04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