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8:46

  本文关键词: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 开放理念


【摘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室惟一、教材为主、教师主体”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走向社会、内容走向开放、学生主动探索;教学过程不拘泥于“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的固定模式。实现“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向“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转变,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研究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运用文献法,收集中小学课堂教学及其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整理信息发现,中小学课堂教学感性认识比理性思考多,一线教师比理论工作者研究得多,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方兴未艾。吸取这些研究成果,为开放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辟新的思路、寻新的切入点提供参考。运用访谈法,了解到中小学教师对于开放课堂教学有强烈愿望,虽有一些行动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苦于考试压力和理论滞后,存在许多开放课堂教学的困惑,行动研究和理性思考尚无建树。 调查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失衡、教学专制、教学偏见和教学阻隔等缺陷;分析发现,教师职业素质、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影响、家庭干预和社会环境等是制约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使中小学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坚持自主开放的开放课堂教学理念,从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途径的开放等方面构建的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创建自主民主的、多向联系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发展性评价观追踪开放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 开放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1
  • 一、深化素质教育需要中小学开放的课堂教学管理9
  •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管理9-10
  • 三、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需要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10-11
  • 第二节 研究价值11-12
  • 一、理论价值11
  • 二、实践价值11-12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2-22
  • 一、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动态12-18
  • 二、国外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研究综述18-21
  • 三、课堂教学管理研究述评21-2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22-24
  • 一、文献法22
  • 二、访谈法22-24
  • 第二章 开放理念与中小学教学管理概述24-36
  • 第一节 开放与开放理念24-26
  • 一、开放的含义24-25
  • 二、开放理念25-26
  • 第二节 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意义26-30
  • 一、开放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27-28
  • 二、开放中小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8-29
  • 三、开放中小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发展29-30
  • 第三节 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30-36
  • 一、师生关系的民主性30-31
  • 二、教学时空的广延性31-33
  • 三、课堂结构不完整性33
  • 四、教学过程的合作性33-36
  • 第三章 中小学开放课堂教学的缺陷与原因36-46
  • 第一节 中小学开放课堂教学的缺陷36-41
  • 一、教学资源配置失衡36-37
  • 二、课堂教学方式专制37-38
  • 三、课堂教学过程偏见38-40
  • 四、课堂教学行为阻隔40-41
  • 第二节 中小学开放课堂教学缺陷的原因分析41-46
  • 一、传统教育哲学影响41-42
  • 二、教师专业情感感染42
  •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42-44
  • 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44-46
  • 第四章 走向开放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46-65
  • 第一节 开放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原则46-48
  • 一、自主性原则46
  • 二、开放性原则46-47
  • 三、实效性原则47-48
  • 第二节 构建开放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体系48-56
  •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性48-49
  • 二、师生关系的开放性49-50
  •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50-51
  •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性51-54
  • 五、教学途径的开放性54-56
  • 第三节 创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56-60
  • 一、自主松散式56-57
  • 二、民主讨论式57-58
  • 三、多向联系式58-60
  • 第四节 完善开放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估60-65
  • 一、用发展性评价观评价课堂60
  • 二、用开放性的问题检测评价学生60-62
  • 三、明确开放课堂教学评价主体62
  • 四、追踪开放课堂教学效果62-63
  • 五、纠正开放课堂教学偏差63-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71
  • 后记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红;谢斌;;批判与重构: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卢丽虹;;英国成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启示[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杨惠芳;;德国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与我国的比较[J];甘肃科技;2008年04期

4 缪青;化学教学中师生共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1998年05期

5 霍俊哲;;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原则和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7年30期

6 宋懿;;生态化课堂管理的不同视角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1期

7 孙玉波;;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8 方方;自主·合作·创新——德国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文汇;2005年10期

9 詹德斌;;韩国课堂启动“数码革命”[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年Z2期

10 孙丽华;开放的课堂[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862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62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