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游戏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4:28
本文关键词:教育数字游戏的设计研究
【摘要】: 论文的选题背景是数字游戏迅猛发展,玩家数量急剧增加,数字游戏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与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论文主要研究如何设计教育数字游戏,使之既具有足够的游戏性,又具有显著的教育性。 论文综述了数字游戏的定义、种类、特点、要素、结构等问题。数字游戏的基本特点是仿真性、互动性、目标性和趣味性。游戏的要素包括目标和目的、规则、结果和反馈、冲突/竞争/挑战/对抗、交互、表征或故事等。游戏的结构有单线式结构、橄榄状结构、树根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等。 论文还论述了教育数字游戏应具有的特点,包括传承文化、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以及体现寓教于乐。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数字游戏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使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较容易实现经验的迁移与应用。 论文提出了设计教育数字游戏要以学习理论、游戏理论和软件工程理论做基础。遵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更好地保证其实现教育功能。为使教育数字游戏具有足够的游戏味道,其设计必须充分重视游戏理论。同样,在教育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中,,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也不可或缺。 论文还提出了设计教育数字游戏的策略,主要包括学习者—游戏者特点分析和教育数字游戏机制设计。论文中提出地教育数字游戏机制设计主要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激励机制设计、增强粘度设计、游戏中人际关系设计等。 论文还建构了角色扮演、即时战略和益智等三种基本的教育数字游戏模式,阐述了这三种教育数字游戏的系统构成,以及它们实现学习的模式。 论文末尾还指出了教育数字游戏系统复杂,设计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它必须具有推广性,必须由政府和教育部门投入资金,组织教学设计专家和技术实力强大的游戏公司联手进行设计开发,上市运营,进入家庭,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把大部分收益投入后继教育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项目中,使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关键词】:数字游戏 教育数字游戏 游戏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问题的提出9-15
- 2. 数字游戏概说15-30
- 2.1 相关概念15-18
- 2.1.1 游戏15-16
- 2.1.2 数字游戏16-17
- 2.1.3 教育数字游戏17-18
- 2.2 数字游戏的种类18-21
- 2.2.1 按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分18-19
- 2.2.2 按游戏内容和方式分19-21
- 2.3 数字游戏的基本特点21-22
- 2.3.1 仿真性21
- 2.3.2 互动性21
- 2.3.3 目标性21
- 2.3.4 趣味性21-22
- 2.4 数字游戏的要素22-24
- 2.4.1 目标和目的22
- 2.4.2 规则22
- 2.4.3 结果和反馈22
- 2.4.4 冲突/竞争/挑战/对抗22-23
- 2.4.5 交互23
- 2.4.6 表征或故事23-24
- 2.5 数字游戏的基本结构24-30
- 2.5.1 单线式结构24-25
- 2.5.2 橄榄状结构25-26
- 2.5.3 树根状结构26-27
- 2.5.4 树状结构27-28
- 2.5.5 网状结构28-30
- 3. 教育数字游戏的特点30-37
- 3.1 传承文化30-32
- 3.1.1 包含丰富的知识30
- 3.1.2 强大的文化渗透功能30-31
- 3.1.3 表征信息时代的生活图示31-32
- 3.2 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32-34
- 3.2.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2
- 3.2.2 实现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32-33
- 3.2.3 实现经验的迁移与应用33-34
- 3.3 体现寓教于乐34-37
- 3.3.1 快乐探索34-35
- 3.3.2 交互开放35-36
- 3.3.3 虚拟情境36-37
- 4. 设计教育数字游戏的理论基础37-58
- 4.1 学习理论37-41
- 4.1.1 行为主义习理论37-38
- 4.1.2 情景认知学习理论38-39
- 4.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9-41
- 4.2 游戏理论41-47
- 4.2.1 游戏模型41-43
- 4.2.2 游戏的情感世界43-46
- 4.2.3 游戏的行为系统46-47
- 4.3 软件工程理论47-58
- 4.3.1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47-49
- 4.3.2 软件生存期49-52
- 4.3.3 软件工程方法52-58
- 5. 教育数字游戏设计的基本策略58-68
- 5.1 学习者—游戏者特点分析58-60
- 5.1.1 重视信息传递的效率58-59
- 5.1.2 图像优先59
- 5.1.3 非线性思维59
- 5.1.4 具有网络信息意识59-60
- 5.2 教育数字游戏机制设计60-68
- 5.2.1 目标设计60-61
- 5.2.2 内容设计61-63
- 5.2.3 激励机制设计63-65
- 5.2.4 增强黏度设计65-66
- 5.2.5 人际关系设计66-68
- 6. 几种基本的教育数字游戏模式建构68-78
- 6.1 角色扮演类教育数字游戏模式建构68-72
- 6.1.1 故事背景68-69
- 6.1.2 角色系统69-70
- 6.1.3 事件系统70
- 6.1.4 动机系统70
- 6.1.5 奖惩机制70-71
- 6.1.6 支持系统71-72
- 6.2 即时战略类教育数字游戏模式建构72-76
- 6.2.1 战争背景72-73
- 6.2.2 资源系统73
- 6.2.3 目标系统73
- 6.2.4 活动系统73-74
- 6.2.5 反馈与评价系统74
- 6.2.6 支持系统74-76
- 6.3 益智类教育游戏数字游戏模式建构76-78
- 7. 对教育数字游戏开发和运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78-81
- 参考文献81-8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84-85
- 致谢8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逄博;教育游戏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晓莉;学前儿童教育游戏软件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道国;基于.NET的中职学分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李春晖;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隋志华;基于flow理论的教育游戏活动难度的动态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苏玲;面向学习者自主建构的游戏化学习情境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姣龙;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阳;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杨婷;多触点幼教游戏模板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6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