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产学研相结合的材料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10-10 03:32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相结合的材料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产学研 培养模式


【摘要】:产学研联合培养是目前解决高校研究生培养资源瓶颈的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然而,目前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探讨。初步实验表明,从产学研结合的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材料系;
【关键词】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产学研 培养模式
【分类号】:TB30-4;G643
【正文快照】: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各类举措的总和,对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国内很多教育结构和专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出现了较多创新研究,如提出了新形势下研究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舜蓬;;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2 李荔;王明和;张晓耘;黄亦鹏;;产学研合作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探析——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徐慧;;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今日科苑;2009年07期

4 杨晓丽;;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郑志刚;牛吉梅;刘仲武;曾德长;;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材料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2年29期

6 莫建文;张顺岚;林基明;;产学研合作提高工科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素纯;李宗军;贺建华;刘仲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略论——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实践经验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梁勇;邱丽英;林如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邓运来;刘畅;毛新华;陈愿情;;结合导师课题探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2期

4 曹思婷;;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轶;;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11期

6 温馨;;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11期

7 李梦卿;刘珂;徐燕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8 罗广波;邢岩;林彬;;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1年02期

9 方世明;;工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10 胡建茹;王娟;;构建多层次实践平台 全面提升研究生素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耦合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婉露;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体验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丽;珠江三角洲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恩舜,康全礼;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定位探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杨国平;;硕士生“产学研结合”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项蓓丽;跨学科研究: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石继红;王继杰;沙桂英;武保林;王洪顺;赵玉华;孟庆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多层次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的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5 邱洪斌;;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6 伍复康;林译丛;;略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四要素的内部关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4期

7 殷小平;;学术沙龙:精神之家与创新之源[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8 孙铁;高兴军;;基于本科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产学研合作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0期

9 潘懋元;;规模、质量、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曹江中;戴青云;何家峰;;产学研背景下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论大学的分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现[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4期

2 殷凌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4期

3 陈云萍;杨晓明;;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5期

4 ;北大酝酿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领导人才[J];稀土信息;2005年11期

5 张海德;李从发;陈文学;白新鹏;;食品科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年06期

6 王立东;王晓宇;陈雪波;曲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易有金;陈雪;李宗军;王远亮;;农业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8 李爱年;谌意桃;;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9 刘亚静;张永彬;;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矿山测量;2011年03期

10 龙红明;李家新;王平;樊友奇;赵卓;;团队式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陈俊钦;;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关凤荣;赵静波;;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5 孙智慧;;财经类院校硕士生培养的改革与探索[A];中国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2010领导人才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党政与国企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选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王欢;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N];光明日报;2008年

2 王雪平;军事指挥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应改变[N];解放军报;2007年

3 李荣国邋陈晓春;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该调整了[N];新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严鸿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魅力何在[N];新华日报;2001年

5 记者 朱振岳邋通讯员 周炜;浙江大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通讯员 王磊 记者 余传诗;上海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罗霞;昆工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N];云南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沈祖芸 计琳;“联合基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通讯员 龙永筑  本报记者 吴春燕;“贯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获“三赢”[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记者 刘昊;奖助学金制取代公费自费之分[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珊;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张茹;新加坡与泰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瞿海东;基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颜建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陶春莉;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兰州大学;2006年

6 白玫;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曼虹;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肖国芳;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04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04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