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及其实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8:23
本文关键词: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及其实现研究
【摘要】: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北京大学提出了要建设“大美北大”,华东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优雅学府,高校文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场所,又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探索高校文化的育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分为四部分,在导论部分,梳理了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现状,阐释了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第二部分,界定了本文的基本概念校园文化、高校文化和高校文化育人,揭示了高校文化育人的特性:隐性育人和显性育人相结合、感性育人和理性育人相结合、核心育人和整体育人相结合、差异育人和综合育人相结合;提出了高校文化育人具有“价值引导,目标激励;精神凝聚,风尚引领;品格塑造,行为规范;素质涵养,身心陶冶”的效应;并挖掘了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获得性遗传的文化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熏陶感染思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第三部分,选取了四个在文化育人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案例,总结了它们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实践。第一,中国古代书院,以儒家经典,浸润生徒的精神;以会讲和讲会,感染生徒的道德理性;以祭祀、礼仪,潜化生徒的行为;以自然环境和建筑,陶冶生徒的性情。第二,西南联合大学,以民族精神,激励学生的救国志向;以会通性和现实性的课程,提升学生的识见;以大师的爱国情怀和研究治学,感召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艰苦卓绝的环境,砥砺学生的意志。第三,哈佛大学,以课程改革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专业学院培养专业领域的领袖人才;以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第四,剑桥大学,以优良的学风涵养学生的才智;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以独立学院制和导师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格;以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为学生追求创新和真理提供保障。四个案例为高校文化育人效应及实现提供现实依据,它们的实践和对我国高校文化育人的有益启示是第四部分探讨高校文化育人效应的实现的基础。 本文的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紧扣“育人”主旨,从高校精神文化育人、制度文化育人、行为文化育人、物质文化育人和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五个方面,具体探究如何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高校在精神文化育人方面,要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要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在制度文化育人方面,要试行书院制,发挥学生社区熏陶感染的作用;要完善导师制,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推行导生制,发挥朋辈群体自我教育的作用;要加强课程建设,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要推动高校章程建设,确保高校文化育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在行为文化育人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活动,示范学生的言行;要注重仪式活动,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和领悟;要加强科研学术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要繁荣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强化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高校在物质文化育人方面,要抓好校园媒体建设,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信息方向;要建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利于学生的求知探索;要打造大学生活动中心,便于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要美化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要设计校园景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高校要通过深化思想认识,重视整体设计;加大投入,提供现实保障;加强管理,形成育人合力来完善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确保高校文化育人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文化 文化育人 效应 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导论15-21
- (一)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现状15-20
- 1. 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研究15-16
- 2. 关于高校文化育人效应研究16-18
- 3. 关于高校文化育人效应的实现的研究18-20
- (二) 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意义20
- (三) 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0-21
- 1. 研究思路20
- 2. 研究方法20-21
- 一、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及理论依据21-30
- (一) 基本概念界定21-25
- 1. 校园文化概念21-22
- 2. 高校文化概念22
- 3. 高校文化育人概念22-25
- (二) 高校文化育人的特性25-27
- 1. 隐性育人和显性育人相结合25-26
- 2. 感性育人和理性育人相结合26
- 3. 核心育人和整体育人相结合26
- 4. 差异育人和综合育人相结合26-27
- (三) 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27-29
- 1. 价值引导,目标激励27-28
- 2. 精神凝聚,风尚引领28
- 3. 品格塑造,行为约束28
- 4. 素质涵养,身心陶冶28-29
- (四) 高校文化育人效应的理论依据29-30
- 1.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教育思想29
- 2. 马克思主义获得性遗传的文化思想29-30
-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熏陶感染思想30
-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和启示30-44
- (一)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育人的实践和启示30-34
- 1. 以儒家经典,浸润生徒的精神31
- 2. 以升堂讲说和会讲,启迪生徒的道德理性31-32
- 3. 以日常礼仪规范、祭祀,潜化生徒的行为和心智32-33
- 4. 以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陶冶生徒的性情33
- 5.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育人实践的启示33-34
- (二) 西南联合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和启示34-38
- 1. 以“文化抗战,学术救国”,凝聚学生的思想34-35
- 2. 以现实性和会通性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才能35-36
- 3. 以大师的爱国情怀和研究治学,感召学生的学习热情36-37
- 4. 以艰苦卓绝的环境,砥砺了学生的意志37-38
- 5. 西南联合大学文化育人实践的启示38
- (三) 哈佛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和启示38-41
- 1. 以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8-39
- 2. 以专业学院培养专业领域的领袖人才39-40
- 3. 以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的个性40
- 4. 哈佛大学文化育人实践的启示40-41
- (四) 剑桥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和启示41-44
- 1. 以优良的校风启发学生的才智和潜能41-42
- 2. 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42
- 3. 以导师制和独立学院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格42-43
- 4. 以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资源为学生追求真理和创新提供保障43-44
- 5. 剑桥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的启示44
- 三、高校文化育人效应的实现44-62
- (一) 高校精神文化育人的实现44-48
- 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44-46
- 2. 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46
- 3. 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46-47
- 4. 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7-48
- (二) 高校制度文化育人的实现48-52
- 1. 试行书院制,发挥学生社区的熏陶涵养的作用48-49
- 2. 完善导师制,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49-50
- 3. 推行导生制,发挥同辈群体自我教育的作用50
- 4. 加强课程建设,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50-51
- 5. 推动高校章程建设,确保文化育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51-52
- (三) 高校行为文化育人的实现52-57
- 1. 开展师德建设,示范学生的言行52
- 2. 注重仪式,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52-53
- 3. 举办学术讲座加强科研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53-54
- 4. 繁荣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4-55
- 5. 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55-56
- 6. 强化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56-57
- (四) 高校物质文化育人的实现57-61
- 1. 抓好校园媒体建设,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信息判断57-58
- 2. 建好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利于学生的求知探索58-59
- 3. 打造大学生活动中心,便于学生交流活动的开展59
- 4. 美化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59-60
- 5. 建设校园景观,陶冶学生的情操60-61
- (五) 完善高校文化育人机制,整体规划,提供现实保障61-62
- 1. 深化思想认识,重视整体设计61
- 2. 加大投入,提供现实保障61-62
- 3. 加强管理,形成工作合力62
- 结束语62-63
- 参考文献63-67
- 后记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镜人,胡一终;李特文化教育学思想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 华玉武;;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育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3期
4 钱广荣;;道德文化建设之“文以载道”视野探微[J];道德与文明;2013年01期
5 张影;;文化育人:从大学文化的视角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6 廖阔;刘龙昌;;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效性途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陈德奎;;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其育人意蕴[J];群众;2007年12期
8 杨连生;肖楠;;大学学科文化育人的机理、机制与辩证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郑永廷;;论高校文化发展与文化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1期
10 邱柏生;;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待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104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4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