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的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初探——来自4所高校优秀毕业生的叙事访谈研究
本文关键词:本土化的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初探——来自4所高校优秀毕业生的叙事访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职业可能自我 人际关系网络 失衡 凝固
【摘要】:职业可能自我的良性发展直接关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与社会化进程,也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本研究尝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采用叙事访谈法,探讨了来自4所高校的6名优秀毕业生职业可能自我的本土化特征,并尝试用华人本土心理学理论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理论诠释相关访谈材料。结果显示:处于家族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人情社会与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加剧了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失衡与凝固。最后,文章针对高校、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本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应对上述困境。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可能自我 人际关系网络 失衡 凝固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研究”(13NDJC072YB)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叙事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质性研究”(SCG10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虽然“职业可能自我”(work possible selves)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久,但在发展与社会心理学领域内,它却有着悠久的研究史。Er-ic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就关注过青少年常会思考“我是谁”以及“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和自我同一性(identity)概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黎明;宗力;张顺国;;中国大学生职业获得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部地区三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2 傅安国;郑剑虹;;人际关系网络对事业生涯发展影响的质性研究——以三所重点本科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为例[J];青年研究;2012年03期
3 杨继绳;张弘;;正在固化的社会阶层[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12期
4 吴继霞;黄希庭;;诚信结构初探[J];心理学报;2012年03期
5 晏荣;;“X二代”现象:制度性壁垒与社会排斥[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家庭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四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吴燕华;;谈身份符号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谢寒;;社会学视域中的仇富现象[J];法制与社会;2014年20期
4 杜静元;;探析“隧道效应”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J];城市观察;2014年04期
5 陈文晶;时勘;;中国管理者交易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J];管理学报;2014年10期
6 庞瑜;;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年13期
7 张晶;吴继霞;;中国人诚信的当代价值内涵[J];东吴学术;2014年06期
8 张再生;董磷茜;;社会网络对大学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成功影响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年06期
9 郭爱莲;;电视连续剧《野鸭子》中的阶层矛盾思考与探讨[J];芒种;2012年08期
10 李西泽;董晓飞;;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原因论析——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角[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磊;差序式领导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3 刘靖;摸着石头越洋:国家资本走出去[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倪胜楼;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和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的中医临床方药量效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岳磊;我国腐败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文伟;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王鑫;人际交往诚信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黄晓珊;“共在”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坤;小学校长权力运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何正强;社会网络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源;中学教育与中国城镇居民职业地位获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杜晶;初中生诚信知行冲突的情境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彭潇影;网络媒体与“仇二代”社会心理蔓延的关联[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殷燕;商业街诚信评价体系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5 孙菁;不同冲突情境下欺骗认知加工特征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胡亚娟;古今“仁”观结构的质性分析与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丁丽君;灵性及灵性干预的扎根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任蕴哲;信任与信用及其关系[D];苏州大学;2013年
9 胡梦璧;父母教养方式、个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石惠;老年人心理资本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3、2004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郑晓涛;李旭旦;相正求;;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5 陈海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11期
6 宛恬伊;;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7 豆小红;黄飞飞;;代际公平、向上流动与“穷二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以湖南的分析为例[J];青年研究;2011年02期
8 詹贤武;"诚信"的词源性研究[J];新东方;2004年12期
9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10 翟学伟;;报的运作方位[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安国;郑剑虹;;人际关系网络对事业生涯发展影响的质性研究——以三所重点本科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为例[J];青年研究;2012年03期
2 巨文辉;人际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工作搜寻模型的案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4期
3 柳立言;;科举、人际关系网络与家族兴衰:以宋代明州为例[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0年00期
4 刘婧;陈翠莲;;随礼:中国人际关系网络的平衡性[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何克美;;高校男排运动员人际关系网络的特征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年05期
6 杨金德;必须善于择交良师益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刘小波;;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舆情演化建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海潮;;图书馆的社会资本随笔[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马童;“就业凭关系”是成熟还是屈服[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高雪梅(作者系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猎头顾问);猎手的人际关系网络搜寻[N];组织人事报;2005年
3 李方;招聘高峰期如何求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全伟;撑起巨人的半边天[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温俊萍;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解读[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6 ;重新架构关系管理内涵[N];科技日报;2002年
7 蒋建平 孙人杰;不变的是认人用人 变的是开拓新领域[N];常州日报;2009年
8 王辉耀;重要的是你在哪个圈子[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兰乔谨;和泰山对话的人[N];中国工业报;2004年
10 猛犸;互联网的糟糕天性[N];电脑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琴;人际关系网络的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强;体育运动对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3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4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