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补偿比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30 13:02

  本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补偿比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学生培养 成本补偿


【摘要】:基于能力理论与收益理论,构建了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补偿比例模型。现实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与组织(政府、企业及其他主体)合理的成本补偿比例区间为1:1.41~1:2.25,即组织应当比受教育者多补偿学生培养成本。这既符合目前中外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补偿的实际情况,又为政府确定相应的高等教育收费水平、个人及家庭理解并遵循学费政策提供了量性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中国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及补偿研究”(项目编号:20110095110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5
【正文快照】: 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是指高等院校一 1997年进一步调整了收费政策与标准并在全定时间内为培养人才所发生的各项耗费。从 国范围实行。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内容上来看,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是为培 补偿的原则是“按照实际培养成本收取适当养学生而耗用的物化劳动和活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祥;对高等教育实施成本补偿过程中的难点分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陈国民;;中日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比较分析[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3 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4 郭良璞;;中、美政府对大学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的比较[J];华章;2009年24期

5 黄幼岩;农凤霓;;风险补偿模式是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现实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黄幼岩;农凤霓;;风险补偿模式——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现实选择[J];教育探索;2006年10期

7 李芬;;大学生就医行为与医疗保险[J];人口与发展;2010年01期

8 孙兴洋;;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18期

9 李肇庆;李晓明;;安徽省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10 姜旭萍;着眼制度建设 力求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黔云;2004年度2万余学子获助[N];贵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付平 沈杭;注意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N];金融时报;2005年

3 陈永俊;完善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翁新辉;全面推进银校合作[N];金融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赵笛;国家助学贷款走进民办高校[N];青岛日报;2006年

6 符蓉;努力满足高校贫困生贷款需求[N];湖南日报;2007年

7 周小月;四项新政策让银行学子双受益[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通讯员 许俭余 王金慧;阿图什文教卫生工程暖民心[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9 记者 刘玉;辽宁重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丽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萌;教育公平视角下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萍;国家助学贷款公共财政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9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39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