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视阈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2:32
本文关键词:交往理论视阈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 挫折耐受力 挫折排解力 挫折成长力
【摘要】: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抵抗挫折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挫折耐受力、人际交往挫折排解力和人际交往挫折成长力,即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耐受挫折、排解挫折,并从挫折中成长的能力。本文主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相应的教育对策。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基本内涵,人际交往挫折耐受力、人际交往挫折排解力和人际交往挫折成长力等,它们构成了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整体。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理论问题。从交往实践与抗挫折能力、异化交往与抗挫折能力、语言交往的合理性与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建构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重点阐述了交往实践中的抗挫折能力、异化交往的扬弃与抗挫折能力、语言交往中的抗挫折能力等理论问题,为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四部分主要是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尤其是人际交往挫折耐受力、排解力和成长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主要因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耐受力的因素主要是大学生的自尊心问题、内心自我封闭问题和交往暴力问题;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排解力的主要因素是主动性不足,遇到挫折时放弃交往、受个人实践(交往)态度、交往观念的制约和受语言交往障碍的制约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成长力的因素主要是受功利性交往的制约、受感性化交往行为制约和受大学生个性化彰显的制约。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的路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耐受力,主要包括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良好自尊;加强心理疏导、培育健全的交往心态等以及强化交往暴力的制衡力、增强大学生挫折反思力。二是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排解力,主要包括增强自信,激活大学生交往的主动性;矫正交往心态克服人际交往的“物化倾向”以及加强语言沟通化解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三是强化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成长力。主要包括提高理性思维克服感性化交往;培育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由个性发展以及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机制克服功利性交往倾向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振华;波普“四段论的试错法”的价值[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10期
2 王宁;;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3 贾桂云;;体育教学渗透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1期
4 夏茂香;;浅谈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年32期
5 刘亚兵;当代大学生冷漠心理探索[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丁洁;张新南;;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商教育与抗挫折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12年05期
7 曾闹华;;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7期
8 王敏;王维宏;吴晓红;;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问题解决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15期
9 蒋重清,杨志;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10 赖赛珍;论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人际交往的合理性[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285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8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