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为社会供给学术的大学

发布时间:2018-01-05 01:32

  本文关键词:为社会供给学术的大学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蔡元培 傅斯年 大学校长 社会供给 学术 大学精神 陈独秀 教育系统 思想自由 大学生


【摘要】:正就历史眼光看,今日所谓"大学",对我们而言,本是一个从外面引进的新生事物。中国人开始思考办大学并落实在行动上,也不过就是一百年前的事。正因此,从体制到实践,我们的大学或皆仍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不免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一面。就连大学在社会中的定位,甚或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都还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故所谓大学精神,恐怕也是个很难众皆认可、甚或根本未曾想清楚
[Abstract]:Is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so-called "University", for us, this is a new thing from the outside. Chinese began to think about the office of the University and implement in action, but also is one hundred years ago. Therefore, from the system to practice, we are still in the university 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not a "side stones". Even the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ies in society, or position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re still ambiguous. Therefore, the so-called university spirit, I am afraid that is a very difficult and approved, or did not want to know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就历史眼光看,今日所谓“大学”,对我们而言,本是一个从外面引进的新生事物。中国人开始思考办大学并落实在行动上,也不过就是一百年前的事。正因此,从体制到实践,我们的大学或皆仍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不免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一面。就连大学在社会中的定位,甚或在教育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志田;;课业与救国:从老师辈的即时观察认识“五四”的丰富性[J];近代史研究;2010年03期

2 罗志田;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3 王lN森;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J];中国文化;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汪诚国;;试论“常州三杰”精神[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5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6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鹏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及心态论析——以恽代英选取社会主义思潮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春满;刘振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舒丙旺;方玉润《诗经》文学阐释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三喜;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J];近代史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体君;历史上北大、清华的伯乐[J];教师博览;2002年01期

2 何贤桂;蔡元培与大学精神[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2期

3 杜瑛;试论大学校长宽容角色的现实意义——蔡元培成功领导北京大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9期

4 易琴;;蔡元培的人格与北大的校格——“北大精神”的另一种诠释[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7期

5 肖海涛;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对当前大学改革的启示[J];科技导报;2000年07期

6 谢小燕,马千里;大学校长应向蔡元培先生学习什么[J];江苏高教;2004年05期

7 胡楠;;从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透视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唐淋源;彭虹斌;;蔡元培大学精神及其文化根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萨苏;;打人的大学校长[J];视野;2010年15期

10 丛培英;;蔡元培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实践[J];兰台世界;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威;;试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正伟;;论大学区制的试行及其对普通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俞可;;大学校长:游走于高校自治与学术自由之间[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武守志;;关于大学的常识宣示[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王梓坤;;论大学精神[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李晓宁;朱为鸿;;大学校长如何做好超理性决策[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8 张超;刘玉生;;培育大学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9 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万润龙邋通讯员 单泠;今天如何当大学校长[N];文汇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马娟;我与武汉大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程斯辉;人格境界与教育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博士 何爱国;大学校长是官员还是教育家[N];解放日报;2006年

5 肖时;蔡元培与国立山东大学[N];光明日报;2001年

6 鄢烈山;教授治校:何以是逝而难复的梦?[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上海大学哲学系 朱承;大学不是培养“职业工具”[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李景卫;中澳大学校长“跟班”交流[N];人民日报;2004年

9 赵民;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刘尧;期待大学人群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芸芸;蔡元培与法国学制在中国的试验述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崔永红;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封连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晓飒;洪堡德与蔡元培大学改革思想与实践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6年

5 王新伟;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豆小文;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D];西南大学;2012年

9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甘佳;大学校长“湖南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1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1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