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道路”思潮与当代英国教育改革
本文关键词:“第三条道路”思潮与当代英国教育改革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战后英国社会思潮几经变迁,对英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凯恩斯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携手的"第一条道路",以及"新自由主义"引领下的"第二条道路"都未能在教育领域达成"公平"与"效益"的平衡。新工党执政以来,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倡导并引领的"第三条道路"思潮及其教育价值取向,翻越学术围墙,为政府所采纳,对当代英国教育改革产生系列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After the post - war British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refor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British education , and the second road led by " Keynesianism " and " social democracy " has failed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 fair " and " benefit "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时期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技能研究”,项目编号:10AGL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创业教育带动大学生就业的实观机理与政策选择”,项目编号:11YJC880031
【分类号】:G649.561
【正文快照】: 二战以来,英国首先经历了“凯恩斯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影响下的福利国家模式。随后,保守党登上政治舞台,展开了“新自由主义”思想下的大规模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道路。当以上两种方略都未能回应“公平”与“效益”的对抗之时,当代“西方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贺武华;;英国“教育行动区”计划改造薄弱学校的实践与启示[J];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卉;高等教育质量风险成因分析及其管理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秦素粉;英国薄弱学校改进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林瑾娜;英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凤梅;焦连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高校师生影响的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庞波;;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莹;;自我认同与大学生身体消费现象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蒋晔;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第三条道路”[N];光明日报;2005年
2 阎海东;寻找管理教育“第三条道路”[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3 张寒松;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的第三条道路[N];贵州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黄一琨邋王娜;高教第三条道路:重估独立学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香港教育学院署理校长 陆鸿基;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6 蒋晔;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第三条道路”[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阎轶洁;聚焦“校漂”一族[N];太原日报;2007年
8 本文由阮晓琴采访整理 项兵;长江商学院:不追随 不模仿 全面超越[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飞雨;网络评价 一种新的尝试[N];新清华;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耀忠;第三条道路:合作·自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路;以博客为载体的“自我”表现和重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军;浅析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问题[D];苏州大学;2007年
4 江琴;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娜;英国产业大学特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赵瑛;女硕士缓释发展压力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83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