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9 19:39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课程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质量现状


【摘要】:为了真实地了解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为调研对象,得出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调查结论:虽然教师的整体学术素质较高、教学规范性较强、也体现出一定的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色。但是,研究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与教师的评价还有差距、对公共课教学有效性评价不高;认为专业课程考试还没有达到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认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不够,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研究生对课程实践性的强烈需求还有差距。
[Abstract]:In order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 courses and teaching, and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courses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tak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here the author is loc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verall academic quality of teachers is higher, the teaching norms are stronger, but also reflects a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Graduate students'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schoo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quality is still far from that of teacher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is not high.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urpose of testing the effect of study has not been achiev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is not enough, and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requirement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strong demand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for curriculum practic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及建设研究”(编号:08GS001)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现状,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进行“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及建设研究”,师范类工作委员会承担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王维平;王雪松;钟海荣;肖彬;;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调研概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S1期

3 王维平;彭再求;钟海荣;甘可行;;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S1期

4 郝黎明;;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华毅;吴志伦;;试论工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2 蓝天水;;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罗尧成;;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基于三所“985工程”高校调查问卷的统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4 章英才;王俊;梁文裕;;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11年12期

5 李建成;阳仁宇;钟海荣;王宏义;;以高水平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1期

6 钟海荣;李建成;曹慧;;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程渐进式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年01期

7 卫瑾;;高校辅导员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标体系初探[J];高校辅导员;2011年02期

8 范竹君;;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生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大学教育;2012年10期

9 章英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4期

10 郑刚;刘军;赵桂荣;安丰勇;马静;;新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馨文;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宋京霖;人文知识与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罗燕;学校管理:古代优秀管理思想之今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彩霞;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工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5 刘志波;危机与应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李方园;当前研究生科研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姜春玲;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胡凤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苏日娜;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宁佳;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新才;赵荣;杨斌;;构建军队综合大学军事课程体系应把握“五性”[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3期

2 张航宇;陈晨;彭再求;黄楠;;对研究生课程调停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1期

3 彭再求;曹慧;钟海荣;甘可行;;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比研究概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03期

4 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陈花玲,仇国芳 ,王俐 ,王琳;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6期

6 郑应生;杜洪波;王友光;;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1期

7 王维平;王雪松;钟海荣;肖彬;;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调研概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S1期

8 王维平;钟海荣;彭再求;;对研究生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S1期

9 刘明柱;周国标;;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5期

10 欧宗启;;如何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仙;胡双启;何兆红;;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高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创新的认识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程诚,宋玲;新时期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18期

4 刘永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5期

5 史清洪;王军;;提高专业学位课教学质量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S1期

6 陈计峦;王强;江英;;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思索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6期

7 ;消息几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年06期

8 孙治荣;王淑莹;彭永臻;;改革教学内容,提高研究生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14期

9 侯彦芬;;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今日科苑;2006年08期

10 陈丁;余香梅;;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雅蓉;;情感教育原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2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曹淑艳;殷国鹏;;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信息管理人才为例[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刘永昌;;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新世纪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媛;高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丁锦红;陈红;;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的通知[A];首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联谊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8年

8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2 周希贤;德与能冲突困扰创新人才培养[N];陇南日报;2009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刘迎秋 彭杉;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滢;人大附中“早培班” 试水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7 方露;关于“衢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答记者问[N];衢州日报;2011年

8 天津记者站 组稿;筑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N];科技日报;2011年

9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江教;我省确定14所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继斌;流行病学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李丹;医院教学能力评价与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曾志嵘;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萍;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张娜;中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交流[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俐俐;中学教师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程勤风;高校双语教学及其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萌;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韩芳;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赵健;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陈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李慧;“体教”专业健美操专选生专项教学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昌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2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02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