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11 01:09

  本文关键词: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探索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个性化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 潜能 立志 空间


【摘要】: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个性化教育中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关键、五个注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指导个性化教育开展的教育理念。三个关键即"潜能、立志、空间",这是开展个性化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五个注重即注重培育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针对性教学,注重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和个性化课表,这是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措施、方法。
[Abstrac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hua college in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established "one center, three key, personalized education system five focus". A center that is "student centered", which is to carry out personalized education guidance.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the three key "potential to space", which is thre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ersonalized education. Five focus that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s, focus on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selectivity and flexibility,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tailored training plan weights and personalized curriculum, which is to carry out personalized education measures and method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以下简称文华学院)为例,探索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2003年,文华学院创建之初,即遇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新办高校的三大教育教学难题:第一,在生源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如何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葛亚莎;;个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郑和钧;自我教育与整体素质全面协同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5 汪益民,彭列平;转变高校德育观念——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1期

6 陈士英,郭清洁,郭京振;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程良道,毕正宇;关于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对策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罗承选;塑造独立创业者人格——大学面向新世纪的重要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9 王昌标;论苏霍姆林斯基环境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蔡澄;中学班级管理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君毅;;略论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塑造[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3 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训练的个性化需求与组织方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春玲;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个性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缪剑峰;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相振银;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孟祥英;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晓红;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景光仪;当代学校德育模式建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焕芝;语文个性教育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霞;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璐;个性化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项忠平;谢彬;王玲;;第二课堂活动与个性化教育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袁玎;张优智;;创新型本科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与探索[J];石油教育;2007年03期

4 吴春凌;;浅谈个性教育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5 刘继勇,邓敏;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刘兆明,尚磊;论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杨剑锋;秦华;黄运夏;;如何加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8 王东,吴星义;高校德育如何应对个性化教育的挑战[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S1期

9 蓝江桥;军队院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观念辨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高翠欣;;试析高校德育课程教育的个性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谢和平;;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教育创新——四川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探索和实践[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施志源;;社会转型大背景下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困境及心理调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3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4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5 朱志昂;阮文娟;;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结 邓顺国;个性化教育浮出水面[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2 本报通讯员 华荣文;教改主题:以学生为中心[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兴明;北大:创新个性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王金福;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才有活力[N];光明日报;2001年

5 方延明;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成败为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宋喜群;以学生为中心[N];光明日报;2004年

7 苏军;以平视眼光看“少年大学生”[N];文汇报;2005年

8 唐纪南;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N];光明日报;2005年

9 郭国祥;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谢和平;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颖洁;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何勇涛;中国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荣;湖北大学楚才学院个性化教育之质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3 吴艳;80后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莉;本科优秀生导师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刘峻峰;农业院校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颖;关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囡囡;面向教育硕士培养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平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西平;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赵锦秀;生涯导向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牛炜焱;“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7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07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