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办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本文关键词:高校特色办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特色办学是高校主动追求特色、强化特色的发展战略和行为选择。特色办学是高校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特色办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服从于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不同高校应选择不同的特色办学策略。北京物资学院以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为目标,在行业依托、优势学科建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i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behavior choice of the university ' s initiative to pursu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iversified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nd to improve its competitiveness .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must abide by the law of education , and must obey the educational law .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
【基金】:北京市高校“管理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PHR201007302)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国家战略性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高校特色办学,也是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提交的报告 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牛欣欣;洪成文;;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崛起——“小而精”特色战略的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3 李旭炎;;强化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5 许建争;;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转型、建设和发展——访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教授[J];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6 张森;;特色型大学之概念辨析及发展思路[J];学术论坛;2010年07期
7 张楚廷;;大学的特色是什么[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回澜;;发展青岛高等教育的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曾中秋;高等教育功能实现刍议[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王祖林;黄义武;;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佳亮;;大学文化中的价值冲突[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谢朝清;;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郝艳萍;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功能观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张文晋;张彦通;;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唐华生;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孟祥林;;权力冲突下的学术强化假象与管理隐患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郭云凤;;阿什比的技术人文主义大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贾云鹏;刘青秀;;论我国的教育市场分割[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胥辉;姚孟春;;从大学的组织特征看学术权力张扬的现实价值[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眭依凡;;改造大学 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康全礼;;论本科教育[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刘克利;;经由大学思索科学发展观——从湖南大学办学渊源说起[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胡仁东;;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协调机制探析[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邹海;高校职员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兴真;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锦飞;我国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俊玲;高教园区模式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双悦;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视域下的大学自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朝晖;新疆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9 刘颖;广州大学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振海,杨桂梅;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俞俏燕;邬大光;;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3 周富强;;创新、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大学的成功治理——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朱志文;对高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3年09期
5 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6 李福华;;研究型大学院系设置的比较分析与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7 程莹;刘念才;;我国名牌大学学科领域离世界一流有多远——从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说起[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徐小洲;梅伟惠;;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起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9 潘懋元;肖海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0 崔阳;;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俏燕;中国单科性院校专业趋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都光珍;;特色战略是地方高校发展的理性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2 陈正群;;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3 孙兆扬;;基于优势富集效应的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从云飞;;谈高校办学的特色培育与特色发展[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黄军左;周如金;吴世逵;;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彰显办学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6 蔡文娟;;关于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形成路径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管华;梁文潮;蒋丽华;;省属工科院校归核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0期
8 温景文;刘占文;胡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办学策略——以辽宁三所新建本科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9 宾祖昌;李孟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新拐点的必然选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肖海燕;;比较视角下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何芳;;论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办学”机制[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德广;;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春艳;;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林金辉;赵晓慧;;从连续性的方法论看大学生的创造力[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爱琦;;对“三本”学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钱治安;;开拓创新 和谐共进 让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走向辉煌[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杨春生;;内涵建设:地方高校“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许翰锐;;关于在高校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探讨[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晓亮;;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淑琴;赵中洲;;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军 张兴华;滨州学院以服务“黄三角”彰显办学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董洪亮 司晓tD;突出办学特色 服务经济社会[N];人民日报;2009年
3 记者 童桦;杭外特色办学见成效[N];浙江日报;201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没有特色就没有高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教授;韦卓民所倡导的“特色办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版编辑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胡显章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王英杰 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赵存生;注重特色是通往创新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井冬梅 程晓东;特色办学 质量立校 服务社会[N];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文锋;13个市都有高等学校[N];法治快报;2008年
9 霍铮;我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N];太原日报;2008年
10 记者张策;扎实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着力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硕;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办学特色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有才;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郑伟;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宋清华;我国高等学校校训类型及其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伍复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沂;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及其形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凌杰;高校目标管理共有要素系统与路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欢;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性质与地位[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耀;高校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谭斌;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6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2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