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 仪式 形态 特点 功能 道德教育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大学仪式的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学仪式的主要形态是通过仪式、庆典仪式和纪念仪式;大学仪式的主要特征为主旨内涵的教育性、文化性;教育形式的规模化、工业化;建构特征的表演性、象征性;规律呈现的例行性、周期性;大学仪式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身份认同与组织凝聚、道德教化与价值认同、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情绪体验与情感升华等四个方面。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ritual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forms of university rituals are ceremony, celebration ceremony and memorial ceremon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ceremony ar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Scale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form;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symbolic; Regular presentation of routine, periodicity; The main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rituals are ident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hesion, moral enlightenment and value identity,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sublim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大学里的仪式从源头来说,属于人类学仪式的范畴,然而,特定的仪式必然建立在相应的结构基础之上。大学的仪式与原始部落和宗教生活中的仪式建立在不同的结构基础之上。正如鲁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指出的“文化是创造它的那些人的人格投射”,大学仪式也是创造它的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根纳普;岳永逸;;《通过仪礼》第一章 仪式的类型[J];民俗研究;2008年01期
2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5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傅长吉;;管理与人的存在方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朱凌飞;丁桂芳;;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对电影《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左永平;;“魔巴制度”——佤族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支柱[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建华;王香;;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功能[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9期
2 焦贺言;易金丰;;论主题班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赵格;浅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宋秀云;论高校档案咨询服务的功能和特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施义慧,许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功能与引导[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S1期
6 郜火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载体——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升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功能与形态刍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贾小桂;;论高校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9 姚咏花;;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跃辉;吴广升;;试析艺术类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兰玲;;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崔全会;张富良;姚申建;;高校校园文化刍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娄荣生;石志强;张畅;;高校学生宿舍频发盗窃案件的原因及对策[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5 于新亮;;浅论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秋光;向常水;;论近代湖南的教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霍文达;;略述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汪杰;;认清本质,明确方向 全面做好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远;大学档案馆教育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2 朱志坚;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杭勇敏;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美艳;论大学校训之价值[D];江南大学;2008年
5 郭丹;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丽影;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7 苏玉霞;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习明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建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鲁赛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定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林娟;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8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