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分析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 工程硕士 学位标准 知识 能力 素质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将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要求的共性与差异;阐述了发达国家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典型特征及先进经验——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以应用实践为主线、以发展能力及素质为中心、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地借鉴国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先进经验来完善我国现有的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以M大学为个案,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工程硕士教育相关群体(工程硕士生、导师、管理人员及就业单位)对现有学位标准中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要求的看法、要求和期望,分析了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理论分析及国内工程硕士教育的现实调研结果,对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构建及完善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Abstract]:The master degree of our engineering standard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in standard knowledg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ability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expound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dvanced by the master's degree of engineering standard experiment to train engineers as the goal, to practice as the ma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as the center, to the occupation target ori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how to properly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standar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standard of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in our country, taking M University as a case, through the sampl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ed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lated groups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structors, managers and employment units) of existing knowledge structure degree standards, requirement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opinions,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standar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standard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2009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质量保障机制”(编号:09JGXM-ZD04)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与国外相应标准的对比研究”(编号:2009-ZD-xwbz-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TB-4;G6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雪峰;宗晓华;;权力失衡中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危机与模式重构[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台晓鑫;基于CIPP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琪先;;浅谈我所知识结构和人才培训[J];公路交通科技;1984年02期
2 吕艳红;吴晨;任文营;;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年01期
4 王敦礼;;高等工科院校科技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3年03期
5 熊伟;张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体系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吉云亮;张瑞东;;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的思考[J];电力学报;2006年01期
7 柳炳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隋迎春;;谈给排水工程师的创新意识[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6期
9 安蓉;;浅谈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6期
10 高思娟;;机械制图课的老课新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武;;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2 赵政宪;;当代人应具备立体型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型[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章强;;多种校对方法并用 努力提高校对质量[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5 巫东朋;;秘书人员应如何建造知识结构[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郭华;;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继续教育[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7 秦文;;长江引航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A];湖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论文集[C];2005年
8 文贵良;;阿城的“短”:八十年代的话语建设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王民;张英;;近年来高校地理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与知识结构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珞铭;吴超;邓艳星;石英;;安全律师新职业的展望及其知识结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家印 孙希翔 本报特约记者 肖福恒;用知识锻造新型后备军[N];中国国防报;2002年
2 王丽娜;教师应加强自身建设[N];青岛日报;2010年
3 杨振勃 周文松;海航飞行指挥干部知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N];中国航空报;2003年
4 达丽哈·阿合亚 新疆教育出版社;浅谈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5 记者 李陈续;我工程硕士教育驶上健康快速路[N];光明日报;2002年
6 邬国强;试论中医院院长的素质和知识结构[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7 南方日报评论员;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N];南方日报;2010年
8 记者 飞雨;工程硕士教育十年:在实践中创新发展[N];新清华;2006年
9 赵俊贤;阅读经典与知识结构[N];文艺报;2010年
10 记者 延宏;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成果初现[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谊;专长的实质:限制与精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郝宁;专长的获得:刻意训练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方统法;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陈龙潭;复杂科学观点下的战略性思维建构:基于三个自动生成过程模式之诠释[D];复旦大学;2004年
8 马一;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1875-1911)[D];暨南大学;2012年
9 王静;清代州县官的民事审判[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洁丽;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本科表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田甜;知识的多元化表示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孙薇娜;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与综合技能形成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文萍;关于高中化学教师素质的调查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飞雪;论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华;龙嘉镇小学科学教师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竹;吉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冯翊;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结构优化过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文静;论芭蕾基训钢琴伴奏者的知识结构和弹奏要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8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9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