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书院向近代学校转型的内外条件
本文关键词: 晚清书院 近代学校 近代转型 新式学堂 办学宗旨 内外条件 教学管理 教育发展 课程体系 近代教育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书院改制因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近十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渐重视。"知古"可以"鉴今",研究其中的得与失、是与非,旨在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鉴于此,编辑部本期特以专题形式集中刊发"近十年书院改制研究述评"、"书院改制对中国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影响"、"晚清书院向近代学术转型的内外条件"、"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的两难及其变通"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Abstract]:Because of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 the reform of the academ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recent ten years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郁;蔡建国;;晚清书院藏书图书馆化述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玲丽;;近代安徽高等外语教育的启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姗萍,黎仁凯;张之洞聘任洋员探析[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欧阳跃峰;周桃正;;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方晓珍;;邓华熙的皖江变法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吴洪成;张振;;清代保定莲池书院课程变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6 阳光宁;;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吴洪成;张彩云;;清代保定莲池书院的办学经费及其效益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吴洪成;刘园园;;明代保定书院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苍翠,鲍淑云;论综合课程的价值[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10 卢伟;;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路鹏程;钟靖;;光绪皇帝开明传播观简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卫东;;由西到东:京师大学堂聘请外籍教习的转变[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4 陈时龙;;明代的书院藏书楼[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5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6 王夏刚;;杨锐年谱简编[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贾小叶;;督抚与晚清文化变革之决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关勇;文人·官员·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谢金霞;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灿芬;新时期中职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邵琴芬;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合成;上海早期教会学校体育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庆林;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失落心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田正平,朱宗顺;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yh——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王元琪;;承续与断裂——1900前后10年间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近代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卫平;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黄鸿山;王卫平;;晚清思想家冯桂芬近代慈善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J];江海学刊;2009年01期
6 吴薇;;荷兰莱顿大学医学教育的近代转型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3期
7 汪平秀;汤克勤;;简论士、知识分子和士的近代转型[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李承贵,赖虹;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兼及严复对传统学术研究方法近代转型的贡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黄长义;;经世实学与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J];江汉论坛;2005年12期
10 吕雯慧;;论中国家族教化传递模式的近代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红;张苏萌;;中国近代学校的性教育课程[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阳;司洪昌;;新式学堂的设立和乡村社会的抗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李承贵;;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近代转型——兼论严复对传统研究方法近代转型的贡献[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魏开肇;;晚清北京城市发展中几个新型项目的基本特点与启示[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6 于洪波;;日本近代的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以“近代学校之父”森有礼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魏开肇;;《北京通史》第八、九两卷编写框架的基本构思[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潘宏雨;张先;;找准定位 依托行业 加快地质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地质类专业建设的设想和实践[A];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学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10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危兆盖;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宇;中国民族关系的近代转型[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锋;清代财政的近代转型[N];光明日报;2000年
4 冯天瑜;荆楚文化的近代转型[N];光明日报;2004年
5 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校长 方明江;关注文化,让学校更有魅力[N];绍兴日报;2007年
6 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坚持办学宗旨 提高办学水平[N];中国老年报;2002年
7 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座教授 陈启云;从钱穆看中国人文学术的近代转型[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吴康零;挽救康藏必先从教育入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庄家新 孙同坤 涂必宏 丁改红;孙梅轩创办崇实新式学堂[N];江淮时报;2006年
10 赵成洪 记者 冯岩;沧桑巨变的通化教育[N];通化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鸣;中心与边缘:九江近代转型的双重变奏(1858—1938)[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续与变异(1912—1937)[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敏;规范与价值: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的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健;中国军事法的传统与近代转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芳;清末学堂中的身体规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浩;清末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广山;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智慧;我国学校武术百年嬗变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张骁;清末民初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4 潘丽霞;近代体育教育中学校体操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宏钧;中国法律传统及其现代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童绥宝;张之洞与武汉教育近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敖天颖;清季劝业道及劝业员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9 袁轶峰;清末江西新式学堂与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5年
10 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39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3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