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远景目标与理想追求
本文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普及化 远景目标 理想追求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普及化是一种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警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远景目标建立在四个理由之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呼唤和全体国民应尽的教育义务。而学龄人口的递减、市场经济的牵引、教育利益的驱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撑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预警机制,机构调整是先导,增加投入是关键,扩大开放是保障,提高质量是核心。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warning of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a country. The long-term goal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based on four reason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nherent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educational oblig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 The decline of school-age population, the trac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drive of educ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establish a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is the forerunner, increasing investment is the key, and expanding the opening up is the guarantee. Improving quality is the core.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
【分类号】:G64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李慧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俞昌春;后工业社会体育特征与产业化前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王飞;;普通高等院校艺术欣赏课辨析——是艺术的转身还是技术终结?[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10 张彬;;开放的华人社区——以“北美华人e网”网络社区为例[J];八桂侨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狄楠;;制造服务业时代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杜健勋;;分配与治理:风险社会的环境法结构转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吴江;;从劳动革命看知识社会的本质[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4 纪晓岚;;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定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6 何传启;;文化产业与中国现代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钱洁;;基于社会建构的我国地方政府决策模式转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伟程;许斗斗;;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孔刚;谭力文;张生太;;产业发展视角下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韩振武;;后城市化社会的来临——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勇军;会计诚信危机及其政府治理[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擎;天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综合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文强;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价值观更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加成;引进国外智力与枣庄城市转型战略探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彭峰;城市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土;;高教大众化形势下的职业教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30期
2 刘洪宇;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时期高等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周长春;;论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向——二元调节机制[J];辽宁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4 苏智先;张继华;李化树;;入世:中国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刘光临,陈闻晋;加入WTO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2年04期
6 竹人;读者来信[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8期
7 帅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山西文学;2006年07期
8 倪铭;;视点[J];民族论坛;2007年03期
9 张建新;;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挑战[J];云南电大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传鸿;;中国高等教育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对策[J];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凤桥;;私立途径是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袁蕾;;中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程朝翔;;大众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梅介人;;评中国高等教育三大热点问题[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刘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把日益普及化的POS系统带入新的领域[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8 杨德广;;6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韩长日;傅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10 张洪恩;;浅论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梅新;洋“野鸡大学”为何在中国有市场[N];深圳商报;2010年
2 实习生 冯佳 记者 刘继安;中国高等教育大步走向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S)管理中心副主任 陈凌;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概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唐景莉 沈祖芸 杨晨光;“中国高教的日新月异让我吃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刘锡潼;中国高等教育走入大众时代[N];北京商报;2007年
6 ;快增长 高普及 新尝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詹健 陈思中 魏劲松;两岸百家大学校长研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N];经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谭啸;BI普及化运动[N];计算机世界;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静;索尼力推蓝光普及化[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记者 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让世界留学生成为“中国制造”[N];大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荀渊;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小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和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9 戚德祥;出国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铁;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妙玲;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苏艳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意远;对中国高等教育目标取向中工具理性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颖东;社区学院: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婷;中国高等教育: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飞(MINBAEV ADILET);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黄帅;中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马泽民;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10 夏茵;中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1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4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