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本文选题:混合式学习 切入点:课程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物学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面向生物专业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课程实施情况。实践表明,混合式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会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产生借鉴作用。
[Abstract]:The theory of biology teaching is a basic course of biology major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teaching effect directly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hybrid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Biology Teaching Theory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mixed learning is not only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It will also bring lessons to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raining mod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分类号】:G633.91-4;G6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鹤飞;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E-Learning系统的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白桂香;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图式训练的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过程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白桂香,郑晓红,吴田荣;高年级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图式同化训练的教学试验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高瑞利;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8 杨尊伟;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荣杰;;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崔永华;;试论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学视角的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洁;;从《新音乐课程标准》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建福;论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江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泽军;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祖能;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分析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2 林东华;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导学策略及实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S1期
3 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君香;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厚;;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2 张建梅;;高中英语新教材课堂设计[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3 王琳媛;朱珠;万燕;;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初探——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4 董晓玲;;如何创建教学情景[J];快乐阅读;2011年11期
5 李希贵;;希贵说管理[J];中小学管理;2011年08期
6 高海英;;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年05期
7 ;石家庄铁道大学[J];考试与招生;2011年Z1期
8 孙超;陈岩;;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知识解读[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9 焦艳存;;高中英语新教材课堂设计例谈[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1年Z5期
10 韩光惠;;语文应该设计为活动课程[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邓庆民;;搭建人生的阶梯——《生涯辅导》短期课程开发中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杨晓;;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张晶;王荣梓;;“初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田家英;;改变传统观念 推动教学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邵翼如;;用调适与创生开发数学课程资源[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蒋岚;;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双语渗透的实践[A];第三届中学化学教学优秀论文交流暨表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建军;;积极推进新课程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新教育[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9 王艳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紫鸣 记者 柳萍;教有示范 学有标杆[N];三峡日报;2009年
2 四川省自贡市第十四中学 吴玲敏;如何提高计算机上机课的质量[N];学知报;2011年
3 何靖;有考试就有应试 教育的关键是引导[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记者 李爱铭;“身边好学校”诠释新标准[N];解放日报;2011年
5 董玉琦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王爱胜;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追求与实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杨骞;该怎样把握课改精神[N];大连日报;2006年
7 记者 刘纯友 通讯员 胡胜友;中科大首招50名本硕博连读生[N];安徽日报;2006年
8 山东省文登市三里河中学 殷静;我的思品课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选择仙城中学的四个理由[N];扬州日报;2007年
10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刘辉利;新课程实践中的四个“第一”[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段俊霞;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课程设计新理念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常双;台湾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祥德;中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旭辉;建构主义观点下的高中光学课程设计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汪甜;中小学科学课程中活动设计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晔红;前概念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D];苏州大学;2008年
7 董荃芬;济南初中生物地方课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喜珍;校本课程《论语》研究开发的思考和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瑞林;高中生物进化部分课程内容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威;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统一化与区别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75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7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