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从“工程育人”到“文化育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09 15:10

  本文选题:创新人才 切入点:育人逻辑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创新人才理解成少数尖端人才和高度专业化人才,把创新人才培养当成少数研究性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实践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行政逻辑强力推进,以量化的绩效考核为核心,大学则以工程式逻辑引导,用工业主义逻辑精密设计,体现了行政主导式和科学主义的倾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自由人格与理想信仰的培养比知识或技能的传授更为关键。大学教育改革,从深层次上来说就是教育文化变革,也就是超越"工程育人"的科学主义思维模式,推进到以"自由"价值取向的"文化育人"逻辑。另一方面就是改变行政主导式倾向,大学从"行政依附"走向"学术自治"。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efficiency,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tend to regard innovative talents as a small number of cutting-edge talents and highly specialized talents, and regar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a few research universities.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education strongly push forward with administrative logic, with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 the core, and universities with engineering logic guidance and industrialist logic precision design. The cultivation of free personality and ideal belief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mparting of knowledge or skill.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culture. That is, transcending the scientific thinking mod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ushing forward to the logic of "cultural education"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freedom".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change the tendency of administrative leading and the university from "administrative attachment" to "academic autonomy".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宝存;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姚艳杰;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柯佑祥;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黔风;仲祖文;;做创新人才的“保护神”[J];当代贵州;2011年17期

2 方之熙;;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重视文化的影响[J];IT时代周刊;2011年17期

3 陈永平;;以课程领导创新推进创新人才培养[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4 齐红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9期

5 黄洁;;网络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陶西平;;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项实验[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6期

7 易飚;胡清;;区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8 郭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探索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9 胡书龙;;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10 马廷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雅蓉;;情感教育原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2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曹淑艳;殷国鹏;;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信息管理人才为例[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李媛;高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丁锦红;陈红;;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的通知[A];首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联谊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8年

7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隋红涛;;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赵鹏;俞继凤;;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背景、问题、框架[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希贤;德与能冲突困扰创新人才培养[N];陇南日报;2009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陈玉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N];解放日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刘迎秋 彭杉;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刘迎秋 彭杉;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10年

5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 吴苡婷;先行先试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N];上海科技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人大附中“早培班” 试水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9 方露;关于“衢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答记者问[N];衢州日报;2011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葛剑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创新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孙丽萍;我国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与团队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向庆;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韩晓霞;高等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4 范叶静;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亚娟;德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欢;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刘波;钱学森的创新观[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9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89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