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注重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21 22:38

  本文选题:大学精神 切入点:大学制度文化 出处:《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大学发展始终与大学文化相伴随、共存亡。文化兴,则大学兴;文化衰,则大学衰。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兴衰往往系于大学精神的存废。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是凝聚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心血汗水的文化结晶,是大学存在发展的共同价值基础,是造就栋梁之才的精神沃土,是大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which exists and dies altogether.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ity is the core of the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The rise and fall of university culture often depend on the existence or abolition of the university spirit. The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accumulated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and it is the cultur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hard work and sweat of generations of university people.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on value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the spiritual fertile soil of bringing up the talents of the pillars of the beam, and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党委;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治理;;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2 文君;陈海燕;;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方小玲;;大学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1期

4 周瑞法;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归──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5 孙兆泽;大学理性之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0期

6 冯刚;;弘扬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7 文大稷;秦在东;;论创新大学文化与培育大学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6期

8 张祖华;;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9 李淑云,赵厚亚,王殿才;谈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J];山东电大学报;2003年02期

10 顾秉林;明确方向、共同研究、创新发展[J];科学中国人;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梓坤;;论大学精神[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2 张超;刘玉生;;培育大学精神 建设和谐校园[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3 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朱大章;江鸿波;;基于高校学生德育的大学校史教育体系建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6 杨宝清;杨德新;;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杨宝清;杨德新;;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顾凯平;;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迷茫期中坚持民办教育的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岑兆丰;李晓彤;刘向东;郑臻荣;;应用光学课程建设:忘却之后的财富[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姜勇;;论大学的精神:保守的勇气[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和平(作者为四川大学校长);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顾玉平;谈谈大学精神[N];南通日报;2007年

3 肖擎;大学精神之上的精神[N];长江日报;2005年

4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涂文涛;努力培育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傅继红;四校长纵论大学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胡虹娅;大学精神的放逐与高校高层的两难[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青岛大学校长 徐建培;培育新世纪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8 储朝晖 教育学博士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西异趣归善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吴传喜;大学精神: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黑龙江大学校长 张政文;简谈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永友;我国国防工业院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田起香;论现代大学形象及其塑造[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洁莉;论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精神的培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瑞;试论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俨;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封连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贝贝;“选秀”盛行与大学精神之重塑[D];青岛大学;2009年

10 马淑丽;我国大学治理的泛行政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5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45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