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演变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规模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教育与经济》2012年02期
【摘要】:基于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着重从规模及其地理空间分布两方面,探索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实证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亟待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潜在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灵敏度逐渐提高,而且基本能做出相应调整,与经济增长日趋同步;高等教育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地理空间分布趋同,而且均有南移态势,迁移距离缩减,高等教育规模变化速度趋于平稳。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aspects of scale and geographical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nd the potential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still has a large room for growth,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which is in step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day by day. The geographic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converges, and both of them have the trend of southward migration, the distance of migration is reduced, and the speed of change of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tends to be stabl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建设”(编号:08JZD0021)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项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定量分析”
【分类号】:G649.2;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文利,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米红;孙静;;美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关系演变的实证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09年01期
3 米红;周伟;史文钊;;人口迁移重力模型的修正及其应用[J];人口研究;2009年04期
4 毛盛勇;;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分析[J];统计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友平;傅泽强;;中国“入世”与食物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2 王静;谢世友;孙香莉;;浅议虚拟水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3 程为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保障体制的转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4 臧丽,周志刚,王致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经费的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李浩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评建工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徐玮;董婷婷;;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钟璇;;北京市农村教育服务的财政建议——基于满意度和需求度的测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王伟宜;;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变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10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焯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及其优劣点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3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许长青;;规模扩张下公共高等教育投资效益问题研究:1995~2006年投入产出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沈有禄;;各地小学财政性投入不平等状况分析——以预算内生均经费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鼎鼎;;错位与链接——论西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多维互动发展[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冬华;李真;新夫;;产业政策与公司融资——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A];2010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闫章荟;;建国60周年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调整[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鹃;郝永红;王学萌;;中国人口灰色动态模型及其周期分析[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斌;程玉民;张国平;徐洪波;;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敏;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小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4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6 李松;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肖桂义;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施梁;城市居住用地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00年
10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剑锋;苏州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鲍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路[D];浙江大学;2002年
5 国亮;新疆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6 周培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赵永刚;中国居民适度消费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谢尊贤;高等教育的成长轨迹与高校规模适度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刘昌波;区域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民主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由之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0 许菲;西部跨越式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3 李文利,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岳昌君,丁小浩;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5 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6 蔡f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7 胡咏梅,薛海平;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8 谢作栩,黄荣坦;20世纪下半叶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波动研究——兼21世纪初高等教育发展预测[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9 王桂新;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关系之探讨[J];人口与经济;1993年02期
10 廉晓梅;;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J];人口学刊;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耀彩;论高等教育规模的国际不可比性[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4期
2 邓耀彩;论高等教育规模的国际不可比性[J];江苏高教;1994年04期
3 倪维芳;;试论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6期
4 唐祺,谭再琼;大幅度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可行性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3期
5 俞培果,杨晓芳,沈云,廖斌;我国高等教育需求预测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确定[J];预测;2002年03期
6 管培俊;试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增加有效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1999年04期
7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J];兵团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史亚琴;澳大利亚的HECS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9期
9 杨宝进;;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晓红;;英国高等教育的学习与思考[A];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纪元;;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保障[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义遒;;高等教育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明华;;建设遍及中国广大农村和小城镇的社区/开放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新思路[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于德弘;;理顺关系 积极稳妥地发展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闵维方;陈学飞;李文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内外背景与现实条件[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吴启迪;;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讲话[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琦;;教育公平的公共经济学分析——以高等教育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鲜晓荻;多渠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N];贵阳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姜晨怡;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华;高等教育规模应继续扩大[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杨玉凤;该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自豪吗?[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红梅 郑瑶;今年就业有点难[N];重庆日报;2009年
6 顾立林邋吴小军 张先国;高等教育当质量并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季谭;“十一五”高等教育“重质控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马效军;促进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协调发展[N];甘肃日报;2007年
9 记者 霍晓丽;高等教育发展不能急功近利[N];河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徐敏 实习生 陈珊珊;高等教育莫成“倒金字塔”[N];解放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孙红梅;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庆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金芳;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黄朝峰;基于模糊DEA的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云炜;我国各省份高等教育规模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鑫;红利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规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晓华;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王萌;河北省人口变动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趋势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翠萍;山西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合理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鲍林娟;社会公平视域中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静;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余斌;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周焕月;转型时期基于产权视角的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韦柳娅;广西高等教育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1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7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