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中国境遇
本文选题:中国历史文化 切入点:高等教育质量观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3期
【摘要】: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是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相一致的,因此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现实考量,应置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进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持多样化的质量观是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趋同问题,背离了多样化的质量观。这种背离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寻求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的诠释,是认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问题的逻辑进路。进一步确立和实现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通过文化自觉消解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也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引入市场竞争和调节机制,引导高校努力提高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
[Abstract]:Our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it is the basic consensus of Chinese scholars that we should hold a diversified view of quality, but there are serious convergenc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t deviates from the diversified view of quality, which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and seeks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origin and social background. It is the logical way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further establish and realize the diversified quality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we need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trodu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gui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reputation and school qualit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8年度教育学国家重点项目(AGA080340)“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六:质量与水平”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智博;;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杜钢,张会兰;美国文化传统浅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李剑;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张菊玲;;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9 梁燕;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文钦;;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萧山区为例[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时平;;关于中国海洋军事文化基本内涵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朱志平;;海外中小学汉语教材的任务[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柴文华;;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民族主义的省思[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骆彤;;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何方[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霄鹏;文化品质[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柳国辉;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郭梅;高校扩招与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晓义;筑波大学体育学群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传永;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教教学质量内部保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巴特尔;雷继红;;多样化人才观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2 秦梦华;张庆思;李红霞;张淑增;;“质量㧏特色”:行业特色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3期
3 蔡永香;;与时俱进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焦延中;扩招:引发高等教育质量观更新[N];人民日报;2002年
2 曹大文;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3 成爱军;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观[N];光明日报;2003年
4 刘维涛;蒋树声(民盟中央主席):高等教育质量观一定要变[N];人民日报;2007年
5 海南师范学院院长 刘和忠;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 赵婷婷;西方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王长青(南京医科大学) 秦在东(华中师范大学) 方光华(西北大学);规模持续发展 更重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佘正松;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5年
9 铁铮;五大问题困扰高等教育质量[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适应全球化变革需要 重塑高等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2 杨若凡;技术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希珍;面向高校MBA教育服务质量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萌;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拴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兆梅;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湘涛;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永斌;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罗琴;高等教育质量观下的高校规模适度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萦;美国高校经费结构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施佳璐;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研究——质量的视角[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苗乃祥;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优先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华萍;高等教育普及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1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7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