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有效沟通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1期
【摘要】:倾听不仅是沟通技巧,更是大学生内涵和素养的充分体现。大学生要具备倾听的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概括力和记忆力。高校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倾听能力。
[Abstract]:Listening is not only a communication skill, but also a full embod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nnotation and accomplishmen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attention, understanding, judgment, generalization and memory of listening, and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the liste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分类号】: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慧;论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2 厉荣;如何提高倾听技能[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萍;中学生口语交际倾听能力培养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勇,和震;“注视”与“倾听”——对当代两种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张凯;张作记;张体学;;大学生积极倾听态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之毛;;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沟通[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秦泽洪;赵瑞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走进大学生[J];中国外资;2011年08期
3 赵凌云;;有效沟通在高校网络文化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年07期
4 李双贵;;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郭栗;刘畅;;有效沟通是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苏天从;;沟通无极限 交流无障碍——浅议辅导员工作中的有效沟通[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胥炜;;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J];学理论;2011年12期
8 李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王文娟;赵小刚;;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浅析[J];学理论;2010年03期
10 杨春英;;论有效沟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周光凡;;大学生戏剧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鹏飞;加强供需双方的有效沟通[N];平顶山日报;2006年
2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3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5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9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耿建扩邋傅春秘;秦皇岛“大学生低保”何以闲置[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7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