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通识教育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18-03-29 15:01

  本文选题:通识教育 切入点:文化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7期


【摘要】: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Abstract]:As the basic par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contains the belief and value of culture, and shoulders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safeguarding the country, nation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spirit and motive force of gener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gene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must change the formal orientation of "horizontal transplantation". It emphasizes China's cultural identity, establishes its own gene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ak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绍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雪平;;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以及给我国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3 赵书超;陈新巧;;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检评及启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江伟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波;;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陈小红;;美国通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张国政;岳影;李建彩;;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张家勇;朱玉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3期

9 周海燕;周景辉;;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10 王管;;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宝康;;网络上的评论:长城保护需要全民文化自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2期[C];2007年

2 汤一介;;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4 陈志强;;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文化自觉[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5 杨庆生;杜家政;;通识教育课程—力学工程[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东玲;林跃忠;;唤醒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软实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曾祥铣;胡长斌;;关于“文化自觉”的讨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建军;;文化自觉、文化传统与社会学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清媚;费孝通海外撰述中的文化自觉[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巫宇军;继承并培育文化自觉[N];团结报;2010年

3 王海鹰 陈灏;提升文化软实力应成为政府文化自觉[N];中国信息报;2010年

4 全国政协委员 仲呈祥;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淑君;时代呼唤文化自觉[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 刘智;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做好文史研究馆工作[N];云南日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N];湖南日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方立天;宗教媒体与文化自觉[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李宣海上海市委教卫工委书记;校长要在文化自觉中办学[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乐黛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的可能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陈新;篮球文化与篮球市场[D];苏州大学;2007年

9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芬;美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书成;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夏玲;美国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强国职能[D];河北大学;2010年

6 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程萱;美国学位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喻;美国私人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付玉美;美国大学教师学术专业发展(1945-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8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