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四维生命初解
本文选题:生命 + 大学生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大学生的四维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自然生命构成了生命的前提条件和客观根本,精神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的内在思想体系,社会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的外在表现,超越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的升华和超越。四维生命的关系是以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为基础,以发展为社会生命,做再发散性的超越。因此,大学生生命也可分为"三层",即基础层、发展层和超越层。
[Abstract]:The four-dimensional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atural life, spiritual life, social life and transcendent life.Natural life constitutes the precondition and objective foundation of life, spiritual life constitutes the inner thought system of life value, social life constitutes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of life value, transcending life constitutes sublim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life value.The relationship of four-dimensional life is based on natur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taking development as social life and transcending redivergence.Therefore, the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namely, the basic layer, the development layer and the transcendental layer.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人事处;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机制研究”(编号:EIA110385)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生命质量现状和对策研究”(编号:2011SJB880052);江苏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编号:08SJD8800053)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编号:ZZKT09182) 徐州医学院2010院长专项人才科研基金“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010KJZ14);徐州医学院课题“徐州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常模的构建”(编号:201005)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明燕;《文子》的生命哲学[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2 刘济良,岳龙;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J];南都学坛;2001年01期
3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4 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暾;对电化教育概念和本质的新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彭泽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徐献红;;注重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韩淑萍;体验:教育生命维度的诠释[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5 胡家祥;试辨康德界定审美活动的偏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刘慧;生命智慧: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新视景”[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7 赵复查;;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J];教育评论;2005年06期
8 蒋晓明;重视闲暇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5年17期
9 韩淑萍;体验:从生命维度上对教育的诠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刘剑玲;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观照[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孙阳春;教育制序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9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秋林;人的本质的结构论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万俊;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帆;人性化教育的探寻[D];河南大学;2003年
4 樊亚奎;论教育的幸福维度[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6 赵云红;生命与焦虑[D];河南大学;2003年
7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8 曹晶;论走向生命体验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9 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样态[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娜;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楚廷;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路晓军;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彭鸿雁;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构建[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刘利;生命教育——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当务之急[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6 单振生;高师生命教育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伍红林;;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刘铁芳;;当代教育的形上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3 吴晓燕;初中生命教育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秀杰;生命化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美玲;论王尔德文学创作的死亡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盈;;我省高校工作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2 李莉;;选择恋爱期也属道德修养范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苏颂兴;吴端;;大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思想教育制度的改革[J];当代青年研究;1983年06期
4 舒德平;;大学生理想教育断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5年04期
5 任兴 ,黄英;略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05期
6 王向明;;遵守法律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J];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08期
7 ;北方工业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科学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8 杨德广;;关于对大学生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87年04期
9 张传燧;;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87年04期
10 齐鸿恩;大学生要树立竞争观念[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8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耿建扩邋傅春秘;秦皇岛“大学生低保”何以闲置[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王勇;留住大学生“村官”好处多[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明哲;大学生公民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宗桂;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2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