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评价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
本文选题:学术评价问题 + 过度量化评价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5期
【摘要】: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安排,受制于多种因素,并非都有利于知识存量的增加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当前高校学术评价活动中存在的过度量化等问题,是导致学术道德滑坡、学术制度失范、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其弊端和危害,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Abstract]:The arrangement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not all of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st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undertakings.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quantification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evaluation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academic morality, the loss of academic system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In view of its malpractice and harm, the author thinks about 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分类号】:G6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宝利,吕贵;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3年06期
2 赵伶俐,潘莉;高校教师最应具备和最不具备的素质调研报告[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詹春燕;;从学术涵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正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D];清华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红;;当前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攀登;2006年04期
2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4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建新;王续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其奖励强度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金吾伦;;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内涵、意义和实施[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9 张景华;;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彬;短缺与治理:对中国水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秋云;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董海军;转轨与国家制度能力研究:一种博弈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8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传友;关于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梅姣;教学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5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9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10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则渊,韩震;知识活动系统与大学知识管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安维复;社会建构主义评介[J];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3 李正风;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若干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2年01期
4 曾国屏;论走向科学技术学[J];科学学研究;2003年01期
5 龚旭,夏文莉;美国联邦政府开展的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3年02期
6 李正风;论基础研究功能的变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伯重;论学术与学术标准[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3期
8 邢东田;“评比学术”的误区及矫正——对当前学术失范现象的一个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4期
9 梁念琼;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赵伶俐,潘莉;发展交叉学科:21世纪高等学校创新的主题和难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173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3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