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教师组织认同探微——基于浙江省高校的实证调查

发布时间:2018-04-16 08:28

  本文选题:高校教师 + 组织认同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本文根据组织认同的相关理论,选择浙江省大学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的组织声望、领导人魅力、组织成员关系、敬业精神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高校教师的组织认同度较高,组织公民行为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组织声望的认同程度较低,敬业精神不强。文章指出通过提升高校的组织声望来提高教师的组织认同并非适用于一般高校。为提升教师的组织认同,宜改革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参与度。营造有利于培养敬业精神的文化氛围,加强人际互动,尤其是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升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有效途径。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chooses Zhejiang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prestige, leadership charm, organizational membership, professionalism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one hand, teachers have a high degree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recognition of organizational prestige is low and their dedication is not stro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mproving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by enhancing their organizational prestige is not suitable for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management mode, 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in school management.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reating a cultural atmosphere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ism, and strengthening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specially between school leaders and ordinary teacher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思政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勉;魏钧;闫举刚;;组织认同的形成:朋友网络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7期

2 李保东;王彦斌;陈雪东;唐年胜;;组织内部因素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梁剑琴;田春蕾;;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4 杜丽燕;;浅谈软实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谢婉若;杨晓云;;少数民族影视中人声话语艺术研究[J];今传媒;2011年01期

6 黄富峰;;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媒体社会的特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汪勇;;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8 潘泽泉;;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9 王善平;宋艳;;论科学的政府绩效审计观[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10 刘合林;;论场所与场所营造[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魏爱棠;;全球化语境下的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文化认同——对农村学校教育文化反思的再反思[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剑琴;;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廖亮;;当代中国社会认同的建构——基于中国电视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方秀云;;城市社区何以可持续发展[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徐杰舜;;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纲[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8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婷婷;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谌凤;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职业认同中的应用与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行;构建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阮文玲;工科大学生政治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俊颖;大连地区朝鲜族与韩国迁移者的民族认同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战兴;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彦斌;;社会心理测量中降低主观性偏差的方法探索 一项关于组织认同的测量思路与量表设计及其结果[J];社会;2007年06期

2 李保东;王彦斌;唐年胜;陈雪东;;组织认同心理结构三因素模型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年12期

3 魏钧;陈中原;张勉;;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薇;试析高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J];江苏高教;2005年05期

2 封展旗;杨同卫;;中国文化情境下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J];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3 郝天侠;;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情感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孙孝花;;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学生评教的相关性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5 王彦斌;转型期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认同——一项关于当前国有企业员工组织认同特点及其原因的调查分析[J];天府新论;2005年02期

6 刘永存;;提升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路径选择[J];学园;2008年03期

7 周国华;黎光明;;“谁是大学好教师?”——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特点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吉家文;赵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对海南高校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年54期

9 王立军;;高校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师组织承诺关系研究述评[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朱生营;章建石;;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与未来[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厉;;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邢丽刃;于翔;徐博;;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4 王玉s

本文编号:1758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58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