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

发布时间:2018-04-22 13:15

  本文选题:高等学校 + 布局结构 ; 参考:《江苏高教》2012年03期


【摘要】: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基本范畴包括约束条件、动力源泉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其形成机制。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约束条件是系统环境的变化,其动力源泉来自国家、社会和高校三大主体不同时期的相互制约和制衡,实现途径是不同历史时期变革手段或方式的实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最终在这种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机制下得以实现。
[Abstract]: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university layout is a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leme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basic categor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constraint condition, power source and realization way, which interact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form the forming mechanism. The restriction condition of the change of university layout structure is the change of the system environment, and its motive source comes from the mutual restriction and balance between the three main bodies of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university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way to realize i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ns or ways of chang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change of the layout struc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inally realized under the mechanism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function.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集群理论视野下的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1949-2009)”(编号:10YJC880013)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项贤明;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理论观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雄兴;对我国教育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覃宪儒,覃思鼎;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工作的新问题、新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兰芳;;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包玉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德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谢翌,马云鹏;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春玲;;我国学校组织变革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虎成,陈利利;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05年10期

8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再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9 郝宁,刘朋;试论学校管理者的战略规划策略——兼论时代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

10 单方利;;谈高职教育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5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海琴;闫良国;魏琴;王金刚;张振伟;;关于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彩霞;转型领导与组织聚变的关系及其在学校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计湘婷;后现代观的小学教师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韦惠惠;学习型学校的校长领导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慧;基础教育准市场化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开妍;美国学校重构中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懿琛;美国择校政策分析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琦;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述评[J];党的文献;2002年06期

2 李杨;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与社会变迁——院系调整研究之一[J];开放时代;2004年05期

3 大卫·菲利普斯;钟周;;比较教育中的教育政策借鉴理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湛;审时度势,加快建设高教强省[J];江苏高教;2005年05期

2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后下放锻炼的工资评定问题的通知[J];甘肃政报;1959年15期

3 佟景伟;全国实验应力分析教学经验交流会[J];力学与实践;1982年01期

4 刘道玉;关于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及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5 王明昭;;重视和改进高等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J];教育发展研究;1982年04期

6 于文增;;关于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定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3年04期

7 谢元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J];辽宁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8 ;北京市要办多种类型的高等学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9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筹建和增设四所高等学校的通知[J];湖南政报;1983年07期

10 黄逸;;切实解决高校工科专业划分过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198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何芳;;论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办学”机制[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曲龙巨;;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德广;;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春艳;;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林金辉;赵晓慧;;从连续性的方法论看大学生的创造力[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严宗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点研究[A];中国创造学会第十一届国际研讨会暨三届五次理事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春生;;内涵建设:地方高校“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许翰锐;;关于在高校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探讨[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晓亮;;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淑琴;赵中洲;;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保华 关慧;高校定位应遵循市场规则[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 罗静雯;我市两重点学科列入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N];重庆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宋黔云;贵州大学国际化程度获新突破[N];贵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卢彬彬;突出实践特色 破解发展难题 务求取得实效[N];广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晓东;建立完善高校“联席会议制度”[N];江淮时报;2010年

6 记者 仝静海;河北工大迈入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行列[N];河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清;“乐山索玛”南京绽放[N];乐山日报;2009年

8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曲夷;广州中医药大学研修见闻[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记者 李琼燕 通讯员 宋薇娜;我省三部门联合开展省级大学生骨干培养[N];陕西日报;2009年

10 闵丽男 曲明 宋从勇 晓凡 (本报记者 闵丽男 曲明 通讯员 宋从勇);就业优惠:能否圆大学生求职梦[N];中国税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邢周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杰;高校目标管理共有要素系统与路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欢;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性质与地位[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耀;高校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谭斌;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积勇;高等学校现金流量表的设计与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晓杰;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学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杨光(日韦);网络时代与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志刚;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贤俊;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87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87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