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美国工科院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22 13:29

  本文选题:工程科技人才 + 美国工科院校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9期


【摘要】: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是高校参与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以麻省理工学院、伍斯特工学院、爵硕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工科院校,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培养理念与培养路径。在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博采众长,重点实施体验式教育。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The American engineering colleges, represented by MIT, Worc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ushuo University,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have formed different training ideas and path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needs extensive learning and experient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浙江省科技型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作用机理及优化研究”(Y201226196) 浙江省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SC40)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能力建设研究”(DIA080127) 2012年嘉兴市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嘉兴市新型科技活动模式及其组织机制研究”(2012AY3007)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成刚;;工科课程改革计划与课程评估的范例——美国Drexel大学个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范静波;;工程教育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内涵、演变与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步洲;;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黄丽亚;杨恒新;张业荣;;电子电路平台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刘滨清;周玲;;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研究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4 石小法;陈川;赵娅丽;惠英;;面向21世纪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货运交通系统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1期

5 姚建初;保罗·考夫曼;埃德·霍华德;海登·格里芬;;一个工程系的创办和ABET评估认证:东卡罗来纳大学案例分享[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6 王秋华;;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普通高校工科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李正,李菊琪;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3 王学东;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04年04期

4 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0期

5 王沛民;重建工科基础课程的大手笔[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6 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慧明;曾庆梅;夏富生;王武;;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杨扬;;教育观念和制度的创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J];发现;2007年S1期

4 袁家明;沈文飚;吴俊;;与生物学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08年03期

5 许晓娟;;通识教育与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0期

6 佟庆伟;;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05期

7 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3期

8 崔智林;;从系统工程视野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Z1期

9 谢凌凌;甘桂阳;;以理念创新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陈福松;;案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永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严君;;远郊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3 张太海;;基于价值链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伟;王鹤春;宋占丰;;复杂理论视角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郝平;;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北京论坛(2006)教育分论坛上的讲话[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6 孟玲霞;郑军;赵世明;许山岗;;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线切割实践教学改革[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陈荣;陈其国;唐金桃;;加快新形势下优秀科技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芳;;基于学科竞赛的信息安全创新型人才培养[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9 沈涛;黄金哲;;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 曹长财;何为创新型人才[N];中国人事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姜澎;学能力比学知识更为重要[N];文汇报;2008年

3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宁滨;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把握三个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5 王庆环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 刘经南;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N];光明日报;2008年

6 见习记者 王燕 整理;要培养立地和顶天的人才[N];西安日报;2009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袁志勇;创新型人才培养 短板在哪?[N];科技日报;2011年

8 张百如;呼唤人才机制创新[N];人民日报;2006年

9 见习记者 赵菁;民进上海市委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苏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夯实底部[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军飞;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彩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海燕;风电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俊浩;普通中小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庞洁丽;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D];湘潭大学;2011年

5 侯丽霞;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京江;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与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万幸;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罗世银;学分制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胡建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单琳;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7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787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