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队伍的组织文化建设策略探析
本文选题:高校教师 + 教师队伍 ; 参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2期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的水平与业绩深受组织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需要树立"学术化生存"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需要形成"共同愿景"来确定目标和任务;需要"分享知识"来革新劳动工具;需要"团结协作"以实现学术合作;需要加强"同行评议"来减少"量化学术"的束缚;需要"扶持创新"以减少制度性桎梏。因此,高校教师队伍的组织文化建设策略主要体现为"学术化生存"和"共同愿景"的精神文化建设策略,"分享知识"和"团结协作"的行为文化建设策略,"同行评议"和"扶持创新"的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Abstract]:The level and achievement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spirit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and system cul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values of "academic existence"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to form a "common vision" to determine the goals and tasks. It needs to "share knowledge" to innovate labor tools; need "solidarity and collaboration" to achieve academic cooperation; need to strengthen "peer review" to reduce the shackles of "quantitative learning"; and need to "support innovation" to reduce institutional shackles. Therefore, The strategi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strategies of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existence" and "common vision", the strategies of "sharing knowledge" and "unity and cooperation", and "peer review". "and" support innovation "system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12YJC88000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创新力研究”(11EYC02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文华;试论高等教育系统学术活动主体[J];江苏高教;2000年06期
2 黎海兰;谈“引进人才优惠政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1年01期
3 颜钰梅;邓磊;;刍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下的学术自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军;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科蓉;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基础及其悖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2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衡靖,张红峻;浅论学生管理中的四种激励因素及其运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宋汝锋;;关于改善中年教师知识结构的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5 蔡东山;;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姜婧;;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转变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7 胡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发展性因素简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刘建;“市场化”趋势对中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安世遨;;论大学生对话管理方法(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10 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颖;;素质教育,重在实践——汽车专业高校发展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参与能力[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杰;张秋娟;张镅;朱华新;张淑艳;;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3 陈何芳;;论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办学”机制[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径言;教师课程领导学校场域与专业基质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萍;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维维;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芳芳;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曾来;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朱琳;影响中小学班主任激励政策执行的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李依军;高中体育课“常规+选项”链式教学模式与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健威;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瑶;学生参与高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小曼;我国高校学院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东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平,彭小妍,刘禾,王跃飞;关于学术定量化的讨论[J];读书;2002年02期
2 ;北京大学人事体制改革争论综述[J];读书;2003年08期
3 郑钰莹;顾建民;;同行学术评议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赵文华,唐安国;试论高等教育的主体[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5 罗保国;;异化理论:嬗变与社会批判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刘凡丰,沈兰芳;耶鲁大学教师聘任制度剖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9 阎光才;;学术认可与学术系统内部的运行规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艾米莉C.瓦爱特;周霞;;文献计量学:从新奇到普及[J];河南图书馆学刊;198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甘志频;从科学共同体的发展看中国科学共同体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永新;;转型期社会特点与稳定高校教师队伍的思考[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李江涛;钟晓兰;;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3 龚迅锋;;以创先争优促进高校师德建设[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孔令伟;;高校实施教师激励机制实践的探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翁江峰;;浅论高校师德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6 姜雪;邬洋;孟庆恩;;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7 任波;李环;华宇宁;梁爽;;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机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俞哲;;当前高校教师的管理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9 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10 刘国华;;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林医;;浅谈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宁俊;朱伏平;;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陈雷;;教不严,师之惰[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李仲明;;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之途径[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孙永华;张庚灵;杨毅;;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陈涛;胡学钢;陈秀美;;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陈蓓洪;刘运生;;加强科学管理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袁化伦;丁明忠;夏洁;;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9 滕瀚;孙超;;当前农业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北生;;培养创新型人才与教育创新[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新新 记者 赵勇;高校教师进入安徽“12万”申报人数前五名[N];中国税务报;2009年
2 怀若谷 本报记者 袁鹏;兰州: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堪忧[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川;解决后顾之忧才能稳定教师队伍[N];联合日报;2011年
4 甄德山;高校教师应该怎样上课[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清华大学副校长 邱勇;建设一流教师队伍[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长灿 实习生 吕湾湾 通讯员 许平;高校教师创业最高资助100万[N];杭州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童铁江;杭州实施“青蓝计划” 助推高校教师创业[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8 记者 赵良英;我省高校教师和媒体记者“双向挂职”[N];湖北日报;2011年
9 教育部人事司;精锐教师队伍助推高教跨越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湖口二中副校长 夏国元;浅谈如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N];九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敏;我国公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成琼文;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赖铮;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生命关爱和价值发挥[D];厦门大学;2007年
9 周春燕;复杂性视阈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韦志芳;高校教师专业认同的质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董建伟;教师流动背景下新疆高校教师劳动契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章雷;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胡静;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与能力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易鸣;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完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郭凌云;美国PFF项目对我国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礼;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冯卓;我国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明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3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0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