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多向度分析
本文选题:优质高等教育 + 入学机会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我国现阶段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不公平、城乡不公平、性别不公平和阶层不公平。造成这一事实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传统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因素等方面。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广泛参与,从政策、经济、制度、法律、管理等方面加以保障。
[Abstract]:At present, the unfair entrance opportunities of high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regional unfairness, urban and rural unfairness, gender inequality and class injustic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is fact include educational resource factor, social economic factor, traditional culture factor, social stratum factor and so on. 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promote the fair access to high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which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government, society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 be guaranteed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economy, system, law, managem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10YJA880110)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彬;;论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指导原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刘丽;;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角度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4 林澍;产权制度变迁失衡的因素[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5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2004年06期
6 陶纪坤;;论农村社会保障与扩大内需的关系[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7 胡勇;吴兴南;;构建和谐社会有赖制度安排的公平与公正[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鲁锦锋;徐杰;;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任太增;;等级制度、经济发展战略与城乡收入差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问敏;关于收入差距与工资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及其深层原因[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王军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奥尔森悖论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曹晔;;政府履行农村职业教育职责的理论依据与实现形式[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2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3 刘乐山;基于财政视角的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世联;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思想变迁研究(1949-2005)[D];复旦大学;2006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颂东;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苏海舟;“破茧之初”:1978年前后中国农村与农民的生存状态及地区差异[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许秀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3 吴艳华;吉林省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吴佩;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条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糜薇;J村人在成都[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延东;论利益平衡—转型时期中国的利益冲突及其法律规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7 刘颖;北京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秀宗;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9 李湘军;我国教育公平性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熊华林;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2 国家计委综合司课题组;90年代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3 琚四化;教育机会均等下的我国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J];青年研究;2005年01期
4 翟振武;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1979)[J];人口研究;1991年04期
5 林光彬;社会等级制度与乡村财政危机[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6 蔡f ,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平;;不同高校类型中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6年05期
2 杜瑞军;;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历史回顾——基于对1949年以来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文本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王伟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J];教育与考试;2007年03期
4 谌红桃;杨振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J];中国林业教育;2008年02期
5 林健;董立平;;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1期
6 蔡丽红;;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异谈教育公平问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李婧;;教育部: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J];江西教育;2010年13期
8 周红安;;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政策的发展与变革[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5期
9 黄照旭;;我国高考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不足[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10 谢作栩,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探讨——陕、闽、浙、沪部分高校调查[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广汉;;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樱之 徐波;创新开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开放培养素质应用型人才[N];浙江日报;2009年
2 记者 赵婀娜;给欠发达地区优秀学生更多机会[N];人民日报;2010年
3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李立峰;怎样公平分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见习记者 郭熠;本市高招计划60013个[N];滨海时报;2010年
5 高洁;教育部:缩小高校入学省际差异[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刁萃;每一份公益责任都是荣耀[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记者 赵晖 通讯员 赵州魁;高考同期录取比例高于往年[N];天津日报;2010年
8 王晖;省政府在京举行高校招生座谈会[N];河南日报;2008年
9 唐景莉;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记者 刘昊;华北四地大学生可进京访学[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立新;基于双重价值视角的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启进;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红霞;社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钟云华;学生贷款与贫困生的社会流动:资本转化理论的扩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娜;教育机会不平等中的平衡机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卢洁莹;关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艳丽;教育公平视野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喜刚;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戴铁军;我国高校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玉香;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牛小甜;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敬贵玲;乌干达公立大学双轨学费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7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807082.html